芦苇莺

芦苇莺

英文名:Eurasian Reed-Warbler
别    名: 大嘴莺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莺科
  • 属:苇莺属

芦苇莺简介导读

芦苇莺
英文名:Eurasian Reed-Warbler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莺科 / Sylviidae
苇莺属 / Acrocephalus Scirpaceus

芦苇莺 / Eurasian Reed-Warbler

描述:中等体型(13厘米)的纯色无纵纹苇莺。具模糊的白色眉纹,眼纹短而色深,耳羽色略暗,嘴长。上体橄榄褐色,腰及尾上覆羽色调较暖。下体白色,胸侧及两胁栗黄。头形略尖。甚似布氏苇莺,但上嘴色较深,浅色眼先宽而清晰,色彩较深而暖。与远东苇莺及稻田苇莺的区别在无深色的上眉纹,与钝翅苇莺的区别在棕色较少,橄榄色调较重,腰色暗淡,两翼较长。

虹膜-浅褐;嘴-上嘴色深,下嘴粉红;脚-黄褐。

叫声:重复单调而沉闷的两至四声阵发性低鸣,有时模仿其他鸟叫声。叫声为平静的churr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欧洲、小亚细亚、中亚;越冬至非洲。

分布状况:偶见。亚种fuscus为迷鸟在江苏曾有记录,但有见于天山。最近见于新疆西部。

习性:栖于高芦苇中。扬头垂尾在芦苇中侧身穿行。好奇但又显紧张。飞行低且尾展开。

世界 原产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巴林、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博茨瓦纳、保加利亚、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中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埃及、厄立特里亚、爱沙尼亚、埃塞俄比亚、芬兰、法国、加蓬、冈比亚、格鲁吉亚、德国、加纳、直布罗陀、希腊、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匈牙利、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黎巴嫩、莱索托、利比里亚、利比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马拉维、马里、马耳他、毛里塔尼亚、摩尔多瓦、黑山、摩洛哥、莫桑比克、纳米比亚、荷兰、尼日尔、尼日利亚、挪威、阿曼、巴勒斯坦、波兰、葡萄牙、卡塔尔、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中亚区,欧洲区)、卢旺达、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塞拉利昂、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索马里、南非、南苏丹、西班牙、苏丹、斯威士兰、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多哥、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干达、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乌兹别克斯坦、撒哈拉沙漠西部、也门、赞比亚、津巴布韦。 游荡:贝宁、法罗群岛、冰岛、塔吉克斯坦。 中国 仅见于新疆(喀什地区、博斯腾湖、天山、巴音布鲁克(和静)、额尔齐斯河流域、富蕴、吐尔洪)(繁殖鸟、旅鸟)、江苏(镇江)、云南(新平)(迷鸟)。
雄性成鸟上体淡褐色或橄榄褐色,腰和尾上覆羽沾棕色,眉纹淡白色,但不明显,通常仅眼前部分较清晰。眼圈白色尾呈楔状或圆尾,尖端较圆。中央尾羽较最外侧一对尾羽长5-8厘米。两翅和尾表面与背相同色,翅和尾均无淡色羽缘,下体白色,两胁和尾下覆羽皮黄色。 雌性成鸟前额、头顶、后颈及背部至尾上覆羽和肩羽概呈纯暗橄榄褐色,无眉纹,具淡棕白色眼圈;初级覆羽暗褐;翅上覆羽、飞羽和尾羽暗黑褐色,具橄榄褐色狭窄边缘。颏、喉白色,稍沾皮黄色;翅下覆羽和胸、腹部及尾下腹羽皮黄色;腹部中央较浅淡。 幼鸟和成鸟相似,但上体较黄褐色、头顶较暗,飞羽和尾羽黑褐色。下体明显沾赭色。 虹膜淡褐色或褐灰色;嘴角褐色或暗褐色,下嘴粉黄色或肉黄色;脚绿灰色或淡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0-15克;体长120-140毫米;嘴峰15-18毫米;翅♂59-71毫米,♀59-68毫米;尾♂50-58毫米,♀48-55毫米;跗蹠22-25毫米。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喜欢栖于苇茎和小柳树枝上。性活跃,行动敏捷、谨慎、常藏匿在灌丛或草丛中。 鸣声为单调沉闷的2-4声阵发性低鸣,有时模仿其它鸟鸣唱声。叫声为平静的"churr"声。 食物主要以昆虫及其幼虫为食。食物87.5%是昆虫,主要是蝗虫,占50%,其次是鳞翅目昆虫、蚂蚁、蝽象等害虫。此外,尚有一部分杂草残叶。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