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嘴潜鸭

赤嘴潜鸭

英文名:Red-crested Pochard
别    名: 大红头
  • 纲:鸟纲
  • 目:雁形目
  • 科:鸭科
  • 属:狭嘴潜鸭属

赤嘴潜鸭简介导读

赤嘴潜鸭
英文名:Red-crested Pochard

纲目科属:
雁形目 / Anseriformes
鸭科 / Anatidae
狭嘴潜鸭属 / Rhodonessa Rufina

赤嘴潜鸭 / Red-crested Pochard

描述:体大(55厘米)的皮黄色鸭。繁殖期雄鸟易识别,锈色的头部和橘红色的嘴与黑色前半身成对比。两胁白色,尾部黑色,翼下羽白,飞羽在飞行时显而易见。雌鸟:褐色,两胁无白色,但脸下、喉及颈侧为白色。额、顶盖及枕部深褐色,眼周色最深。繁殖后雄鸟似雌鸟但嘴为红色。

虹膜-红褐色;嘴-雄鸟橘红,雌鸟黑色带黄色嘴尖;脚-雄鸟粉红,雌鸟灰色。

叫声:相当少声。求偶炫耀时雄鸟发出呼哧呼哧的喘息声,雌鸟作粗喘似叫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欧及西亚;越冬于地中海、中东、印度及缅甸。

分布状况:地方性常见,为季节性候鸟。繁殖于中国西北,最东可至内蒙古的乌梁素海。冬季散布于华中、东南及西南各处。

习性:栖于有植被或芦苇的湖泊或缓水河流。

主要繁殖在欧洲中部、亚洲中部,从多瑙河流域经土耳其、黑海、里海、原苏联南部、吉尔吉斯到西西伯利亚,往南到蒙古西部、伊朗、叙利亚北部,也有少量繁殖在西班牙东部、法国南部、欧洲北部,一直到丹麦、荷兰;越冬在地中海、里海、亚速海、黑海、印度北部和中部、缅甸、亚洲西南部、欧洲南部、埃及、中东、非洲东北隅和西北沿海一带,偶尔也到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中国主要繁殖在内蒙古乌梁素海、新疆塔里木河流域、青海柴达木盆地等,越冬在中国西藏南部、云南、四川、贵州等省。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孟加拉国、白俄罗斯、比利时、不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中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埃及、爱沙尼亚、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希腊、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约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马其顿、摩尔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缅甸、尼泊尔、荷兰、巴基斯坦、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 旅鸟:巴林、芬兰、爱尔兰、日本、黎巴嫩、利比亚、马耳他、挪威、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斯里兰卡、瑞典、泰国、突尼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赤嘴潜鸭雄鸟额、头侧、喉及上颈两侧深栗色,头顶至颈项冠羽淡棕黄色。下颈至上背黑色,具淡棕色羽缘;下背褐色。腰和尾上覆羽黑褐色,具绿色光泽;尾羽灰褐色,具近白色羽缘;两肩棕褐色,基部有一块显著的白斑;翼上覆羽及三级飞羽土褐色。外侧初级飞羽羽端及外翈褐色,内翈白色第一枚飞羽全为褐色,仅羽缘白色。内侧初级飞羽除羽端外,大都白色;次级飞羽白色,羽端灰褐色,形成宽阔的白色翼镜和翼镜后缘的褐边。翼缘白色。下体黑色,两胁白色,形成大形白斑。雌鸟额、头顶至后颈暗棕褐色,羽冠不明显;头侧、颈侧、颏和喉灰白色。上体淡棕褐色,腰部较暗;翅同雄鸟,但初级飞羽内翈和翼镜灰白色。下体淡灰褐色,胸及两胁较浓而微沾棕色,尾下覆羽污白色或淡褐色。 雌鸟非繁殖羽似雄鸟,但羽色较暗,下体杂有浅棕褐色,翼镜白色。 虹膜雄鸟为红色或棕色,雌鸟棕褐色;嘴雄鸟红色、前端较淡,雌鸟灰褐色,外缘粉红色;跗蹠雄鸟土黄色,雌鸟淡黄褐色。 跗鳞盾片状;雄体气管有不对称的膨大部;两者鸣声不同,通常羽衣及行为亦异;配偶关系及家庭生活维持时间短;一年换羽2次;雄体常换“蚀羽”及鲜艳的婚羽各1次;幼雏的绒羽有明显花纹;雌体有“逗引”表演。
迁徙 春季于4月初至4月中旬从南方越冬地迁往西北和内蒙等繁殖地,亦有迟至4月末5月初才到达的。秋季于9月末10月初开始南迁。迁徙时常集成群。 习性 性迟钝而不甚怕人。不善鸣叫,常成对或小群活动,有时亦集成上百只的大群。休息时多成群停息在有水草的滩边沙洲和湖心岛上,也会与其他野鸭混群。常潜入水中觅食藻类,鱼虾等。繁殖期在芦苇丛中筑巢。飞行笨重而迟缓。 食性 主要通过潜水取食,也常尾朝上、头朝下在浅水觅食。觅食多在清晨和黄昏。白天常在水面开阔处游泳嬉戏,或一动不动地漂浮于水面。食物主要为水藻、眼子菜和其他水生植物的嫩芽、茎和种子,有时也到岸上觅食青草和其他一些禾本科植物种子或草子,冬季有时也到农田觅食散落的谷粒。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