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潜鸭

白眼潜鸭

英文名:White-eyed Pochard
别    名: 白眼凫
  • 纲:鸟纲
  • 目:雁形目
  • 科:鸭科
  • 属:潜鸭属

白眼潜鸭简介导读

白眼潜鸭
英文名:White-eyed Pochard

纲目科属:
雁形目 / Anseriformes
鸭科 / Anatidae
潜鸭属 / Aythya Nyroca

白眼潜鸭 / White-eyed Pochard

描述:中等体型(41厘米)的全深色型鸭。仅眼及尾下羽白色。雄鸟头、颈、胸及两胁浓栗色,眼白色;雌鸟暗烟褐色,眼色淡。侧看头部羽冠高耸。飞行时,飞羽为白色带狭窄黑色后缘。雄雌两性与雌凤头潜鸭区别在于白色尾下覆羽(有时也见于雌凤头潜鸭),头形有异,缺少头顶冠羽,嘴上无黑色次端带。与青头潜鸭区别在两胁少白色。

虹膜-雄鸟白色,雌鸟褐色;嘴-蓝灰;脚-灰色。

叫声:雄鸟求偶期发出wheeoo哨音;雌鸟发出粗哑的gaaa声。其余时候少叫。

分布范围:古北区。越冬于非洲、中东、印度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在中国为地方性常见至罕见。繁殖在新疆西部,内蒙古的乌梁素海,新疆南部零散湖泊,也可能于中国西部的一些地方。越冬于长江中游地区、云南西北部,迁徙时见于其他地区。迷鸟及至河北及山东。

习性:栖居于沼泽及淡水湖泊。冬季也活动于河口及沿海泻湖。怯生谨慎,成对或成小群。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孟加拉国、白俄罗斯、比利时、不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中非共和国、乍得、中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埃及、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法国、冈比亚、格鲁吉亚、德国、希腊、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约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黎巴嫩、利比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马里、马耳他、毛里塔尼亚、摩尔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缅甸、尼泊尔、荷兰、尼日尔、尼日利亚、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兰、葡萄牙、卡塔尔、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南苏丹、西班牙、苏丹、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泰国、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阿联酋、美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也门、撒哈拉。 旅鸟:巴林、贝宁、百慕达、布基纳法索、佛得角、丹麦、芬兰、加纳、香港、爱尔兰、日本、马尔代夫、挪威、塞舌尔、塞拉利昂、西班牙、瑞典、乌干达、英国。 不确定的起源:喀麦隆,多哥。
白眼潜鸭雄鸟头、颈浓栗色,颏部有一三角形白色小斑;颈部有一明显的黑褐色领环。上体黑褐色,上背和肩有不明显的棕色虫蠹状斑,或具棕色端边。次级飞羽和内侧初级飞羽白色,端部黑褐色,形成宽阔的白色翼镜和翼镜后缘的黑褐色横带;外侧初级飞羽端部和羽缘暗褐色;三级飞羽黑褐色,并具绿色光泽。腰和尾上覆羽黑色。胸浓栗色,两胁栗褐色,上腹白色,下腹淡棕褐色,肛区两侧黑色,尾下覆羽白色。 雌鸟头和项棕褐色,头顶和颈较暗,颏部有一三角形白色小斑,喉部亦杂有白色。上体暗褐色,腰和尾上覆羽黑褐色,背和肩具棕褐色羽缘。两翅同雄鸟,亦具宽阔的白色翼镜。上胸棕褐色,下胸灰白而杂以不明显的棕斑。上腹灰白色,下腹褐色,羽缘白色。两胁褐色,具棕色端斑,尾下覆羽白色。 幼鸟和雌鸟相似,但头的两侧和前颈较淡,较多皮黄色。两胁和上体具淡色羽缘。 虹膜雄鸟银白色,雌鸟灰褐色。嘴黑灰色或黑色,跗蹠银灰色或黑色和橄榄绿色。
迁徙 属迁徙性鸟类。每年4月初至4月中旬迁到繁殖地。10月初至10月中旬从繁殖地开始南迁。迁徙时成群,常成十多只至几十只的小群,很少有上百只的大群。 习性 白眼潜鸭是古北界南部典型的淡水潜鸭,极善潜水,但在水下停留时间不长。常在富有芦苇和水草的水面活动,并潜伏于其中。性胆小而机警,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仅在繁殖后的换羽期和迁徙期才集成较大的群体。 食性 杂食性,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主要为各类水生植物的球茎、叶、芽、嫩枝和种子。也食动物性食物如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及其幼虫、蠕虫以及蛙和小鱼等。常在水边浅水处植物茂盛的地方觅食。觅食活动主要在清晨和黄昏,白天多在岸上休息或飘浮在开阔的水面上睡觉。觅食方式主要靠潜水取食,一般多在水不太深的地方,有时也在水边浅水处将头伸入水,或尾朝上扎入水中取食。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