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绒鸭

小绒鸭

英文名:Steller’s Eider
别    名:
  • 纲:鸟纲
  • 目:雁形目
  • 科:鸭科
  • 属:小绒鸭属

小绒鸭简介导读

小绒鸭
英文名:Steller’s Eider

纲目科属:
雁形目 / Anseriformes
鸭科 / Anatidae
小绒鸭属 / Polysticta Stelleri

小绒鸭 / Steller\'s Eider

描述:形小(45厘米)的近黑色海鸭。繁殖期雄鸟易识别,头白色,颈环、眼圈、颏及枕斑黑色;奶白色的胸部两侧有一黑点。长长的肩羽黑白色。雌鸟及繁殖后的雄鸟深褐色,眼圈色浅;绿色翼镜前后有白色缘;形长的翅羽具光泽。雄鸟翼上覆羽白色,拢翼时成一道白色条纹。飞行时下翼白色。

虹膜-红褐色;嘴-蓝灰;脚-蓝灰。

叫声:炫耀时雄鸟发出低沉的似croons的叫声及短吠声。雌鸟发出低沉吠叫、嗥叫及哨音。其他时侯相当安静。

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及阿拉斯加的极地。越冬于北欧、北美洲西北部并由阿留申群岛至堪察加半岛及日本北部。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为罕见冬候鸟。越冬区在黑龙江的乌苏里江河口地带;1985年在北戴河(河北省)曾有过记录。

习性:繁殖于淡水水塘,但栖于沿海水域近溪流出海处。结群活动。游泳时尾常上翘。

分布于爱沙尼亚、芬兰、日本、拉脱维亚、立陶宛、挪威、波兰、瑞典、美国。 旅鸟:比利时、中国、丹麦、法国、德国、格陵兰、冰岛、荷兰、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英国。
小绒鸭雄鸟头及上颈为绒白色,额、眼先及枕部淡橄榄绿色,眼周黑色,颈中部有一宽阔的绒黑色领环,并具紫蓝色金屈光泽,颏及喉黑褐色。喉与黑色领环除在正中处有黑色相连外,左右均有白色带隔着,黑领之后另有一条狭小的白色沾棕的半环带与胸部隔着;背中部、腰及尾上覆羽黑色而带紫蓝色光泽;肩羽狭长,向下弯曲,外侧黑色并具蓝紫色光泽;内侧窄,呈绒白色。所有肩羽的前部均为白色,翅上覆羽也为白色,次级飞羽上的翼镜蓝黑色并具金属光泽和白色端斑。三级飞羽和肩羽相似,但较宽阔而少弯曲,初级飞羽暗褐色,翅下覆羽及腋羽白色,下体橙皮黄色,在前腹中央、后腹及尾下覆羽转为栗褐色,胸侧及两胁较淡,呈皮黄色,胸部两侧的后方各有一黑色小形块斑,尾羽暗褐色。 雌鸟通体暗棕褐色,眼周白色,颈部有一不明显的领环,形成一个棕栗色横斑,肩间部有不规则的棕栗色横斑,翅暗褐色,翼镜呈金属蓝色,前后缘均具明显的白边。三级飞羽呈镰刀状,外侧呈金属蓝色,沿羽轴有银灰色羽干纹。腰暗褐色,具不明显的棕色横斑,胸部也有不明显的栗色横斑;外侧翼下覆羽褐色而具白色,内侧翼下覆羽和腋羽白色,腹和尾下覆羽褐色。幼鸟和雌鸟相似,但更少灰褐色和红色,横斑较明显,翼镜前后缘白边较窄或缺失。 虹膜雄鸟红褐色,雌鸟褐色,嘴、跗跖和趾蓝灰色。
迁徙沿海岸进行。春季通常在5月末到达繁殖地,秋季最早在8月中下旬即有离开繁殖地的,但大量在8月末9月初开始迁离繁殖地。通常成大群迁飞。 性喜成群,除营巢产卵期间外,一年的所有时间几乎都是成群活动,特别是换羽,迁徙和越冬期间,常集成数千甚至数万只的大群。飞行快而轻捷,两翅煽动也快,从水面起飞灵活而轻快,不需在水面拍打而能直接从水中飞起。游泳快而轻盈,游泳时尾常常翘起。也善潜水。 小绒鸭主要以水生昆虫及幼虫、软体动物、甲壳类、小鱼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觅食多在近海浅水处和北极苔原湖泊与水塘中。主要通过潜水取食。 [3] 炫耀时雄鸟发出低沉的似croons的叫声及短吠声。雌鸟发出低沉吠叫、嗥叫及哨音。其他时候相当安静。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