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顶蟆口鸱

黑顶蟆口鸱

英文名:Hodgson’s Frogmouth
别    名: 黑顶蛙嘴夜鹰
  • 纲:鸟纲
  • 目:夜鹰目
  • 科:蟆口鸱科
  • 属:蛙口鸱属

黑顶蟆口鸱简介导读

黑顶蟆口鸱
英文名:Hodgson’s Frogmouth

纲目科属:
夜鹰目 / Caprimulgiformes
蟆口鸱科 / Batrachostomidae
蛙口鸱属 / Batrachostomus Hodgsoni

黑顶蟆口鸱 / Hodgson\'s Frogmouth

描述:不会错识的中等体型(24厘米),全身褐色、黑色及白色斑驳的鸟种。嘴角巨阔,浅褐色的双眼凝神。体羽为似树皮样的保护色图案。雌鸟较雄鸟多棕色,喉胸部有一由具黑色羽缘的白色羽而成的大型斑块,少斑驳图案。此为中国的唯一一种蟆口鸱。

虹膜-黄褐;嘴-浅角质色;脚-肉色。

叫声:一连串轻柔、嘤嘤作叫的gwaaa声,音调上扬;另有哀怨的变调哨音pheew,音调下抑。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缅甸北部及东南亚的山地。

分布状况:罕见留鸟于云南西南部(三台山)。在西藏东南部为留鸟。

习性:栖于常绿林及灌木丛,高可至海拔1900米。

俗名:黑顶蛙嘴夜鹰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泰国和越南。
黑顶蟆口鸱额棕白色而缀以黑色,额基具前伸的黑色刚毛状羽,与额羽一起盖住鼻孔。头顶黑褐色,具缀有灰白色的红棕色波浪状斑;眉纹棕白色,枕部沾棕,后颈具不完整的杂有黑斑的白色领环;头、喉侧和耳羽羽干特形延长如发。头、颈、喉的两侧浅棕红色,密布黑斑;其余上体,包括两翅覆羽暗棕红色,具黑褐色虫蠹斑和斑点;背、大覆羽和外侧覆羽更缀有白斑,最内侧飞羽和肩羽多为白色,具黑色中央斑和端斑;飞羽黑褐色,先端杂有棕色斑点,外翈具浅棕白色横斑,内侧飞羽横斑为红棕色;尾羽较长,呈凸尾,中央一对尾羽呈大理石样的灰褐色,具有黑色和4道大理石样黑白色宽阔横斑;外侧尾羽更多棕红色,最外侧一对尾羽具白色“v”形斑。颏淡棕白色,前颈近白色,具黑色次端斑;胸暗棕红色,具黑褐色虫蠹斑和杂有大形白斑;下体余部白而沾红棕色,亦具黑色次端斑。 雌鸟棕栗色,后颈具白色领环,肩羽外翈具围有黑色的白斑。尾棕褐色,具5-6道暗色横斑,喉和胸白色,胸和上腹具有大型的围有黑边的白斑。外侧飞羽外翈棕栗色,内翈黑色;内侧飞羽棕栗色,具不清晰的黑色大理石斑;眼前面具有一皮黄白色斑。 虹膜橙黄色或黄色,嘴肉色,脚和趾亦为肉色。 大小量度:体长240毫米;嘴峰16-18毫米;翅126-141毫米;尾127-143毫米;跗蹠15-16毫米。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夜行性,白天多躲藏在密林中,沿着大的乔木树干水平枝伏卧或站于树枝上,因体色与树枝较相似,一般不注意难于发现,有时以直立的姿态,栖止在小枝上。晚上和黄昏才开始活动和捕食。飞行轻快,毫无声响。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小型鼠类。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