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腰雨燕

白腰雨燕

英文名:Fork-tailed Swift
别    名: 白尾根麻燕 白尾根雨燕 野燕 雨燕
  • 纲:鸟纲
  • 目:雨燕目
  • 科:雨燕科
  • 属:雨燕属

白腰雨燕简介导读

白腰雨燕
英文名:Fork-tailed Swift

纲目科属:
雨燕目 / Apodiformes
雨燕科 / Apodidae
雨燕属 / Apus Pacificus

白腰雨燕 / Fork-tailed Swift

描述:体型略大(18厘米)的污褐色雨燕。尾长而尾叉深,颏偏白,腰上有白斑。与小白腰雨燕区别在于体大而色淡,喉色较深,腰部白色马鞍形斑较窄,体型较细长,尾叉开。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偏紫色。

叫声:嗡嗡地叫或叽叽喳喳,并有长长的高音尖叫skree-ee-ee。

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及东亚,迁移经东南亚至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及澳大利亚越冬。

分布状况:常见的夏季繁殖鸟。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西藏东部及青海;有记录迁徙时见于中国南部、台湾、海南岛及新疆西北部。亚种kanoi繁殖于华中、西南、华南、东南及台湾。

习性:成群活动于开阔地区,常常与其他雨燕混合。飞行比针尾雨燕速度慢,进食时做不规则的振翅和转弯。

俗名:白尾根麻燕 白尾根雨燕 野燕 雨燕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和中部、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往西至甘肃、青海东北部和西藏南部,往南至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香港和台湾。迁徙期间也见于新疆西部和海南岛。 分布于西伯利亚、远东、日本、印度越冬于澳大利亚和东南亚。
上体包括两翼和尾大都黑褐色,头顶至上背具淡色羽缘、下背、两翅表面和尾上覆羽微具光泽,亦具近白色羽缘,腰白色,具细的暗褐色羽干纹,颏、喉白色,具细的黑褐色羽千纹;其余下体黑褐色,羽端白色。 虹膜棕褐色。嘴黑色,脚和爪紫黑色。
喜成群,常成群的在栖息地上空来回飞翔。早晨多成群飞翔于岩壁附近,时而接近岩壁,时而成群飞行,相互追逐,不时往返于巢间,上午9~10时以后,常飞离岩壁而向高空或森林和苔原上空飞翔。有时可飞离巢区20千米以外。阴天多低空飞翔,常疾驰于低空,从地面或水面一掠而过,天气晴朗时常在高空飞翔,或在森林上空成圈飞行。飞行速度甚快,常边飞边叫,声音尖细,为单音节。其声似“矶一矶一矶一”。以各种昆虫为食,主要种类有叶蝉、小蜂、姬蜂、蝽蟓、食蚜蝇、寄生蝇、蝇、蚊、蜘蛛、蜉蝣等。在飞行中捕食。 白腰雨燕是夏候鸟。春季于4~5月迁来。秋季于9~10月迁走。部分留居于香港和台湾。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