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喉蜂虎

栗喉蜂虎

英文名:Blue-tailed Bee-eater<br />学名:Merops philippinus
别    名: 红喉蜂虎
  • 纲:鸟纲
  • 目:佛法僧目
  • 科:蜂虎科
  • 属:

栗喉蜂虎简介导读

栗喉蜂虎
英文名:Blue-tailed Bee-eater
学名:Merops philippinus

纲目科属:
佛法僧目 / Coraciiformes
蜂虎科 / Bee-eaters / Meropidae

栗喉蜂虎 / Blue-tailed Bee-eater / Merops philippinus

栗喉蜂虎(英文名:Blue-tailed Bee-eater,学名:Merops philippinus),是佛法僧目蜂虎科蜂虎属的鸟类。英文名直译为蓝尾蜂虎。外形美丽,喉栗红色,具黑色过眼纹,翅膀和背部绿色,尾翼蓝色,飞行时翅膀下面的羽毛是橙黄色。飞行技术高超,能在空中做出急速飞行、滑翔、悬停、急速回转和仰俯等高难度动作。以蜻蜓、蝴蝶、蜜蜂、甲虫、苍蝇等为主要食物,主要生活在东南亚一带,中国只有云南的局部地区、海南岛、香港和广东、福建的部分沿海地区有分布。

繁殖区: 远东,澳洲:印度和斯里兰卡至中国南部,亚洲东南部,菲律宾,印尼苏拉威西岛,弗洛勒斯岛,新几内亚和新不列颠岛非繁殖区: 至马来半岛,大巽他群岛和帝汶岛

分布于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东帝汶、越南。中国有分布(金门、厦门骑马山等地)。 繁殖于南亚、菲律宾、苏拉威西及新几内亚。冬季迁移至巽他群岛。指名亚种夏季繁殖于中国西藏东南部、四川南部、云南、广西及广东;在海南岛为留鸟。
栗喉蜂虎的尾和腰蓝色;喉栗色。眼先、后及覆耳羽黑色;其下以及一狭形眉纹淡蓝绿色;自额至背及翅表辉绿色;头顶至背草绿色沾黄,宽阔的黑色贯眼纹由额经眼先和眼到耳覆羽,黑色贯眼纹上下又各有一窄的线蓝色狭纹,腰和尾上覆羽鲜蓝色,尾蓝绿色,中央尾羽甚延长且较狭细,其超出侧尾羽的长度远超过跗蹠的2倍长度;尖端突出约38-45毫米左右,突出韵尖端部分为黑色。肩和两翅表面草绿色,翅上覆羽、初级飞羽和外侧次级飞羽铜绿色。内侧飞羽蓝色,尖端黑色,外侧飞羽亦具黑端。颏和上喉黄色,下喉和上胸栗色;下胸、腹草绿色,下腹至尾下覆羽蓝色,腋羽和翅下覆羽栗黄色。腰及尾上覆羽、尾羽表面亮绿蓝色;中央尾羽末段近黑色,侧尾羽内翈缘以淡红栗色;初、次级飞羽具淡黑色羽端,最外侧几枚的外翈及最内侧几枚的暴露部分呈淡绿色;翅底面呈橙棕色。颏鲜黄色;喉鲜栗色;自胸以下浅黄绿至浅绿色;尾下覆羽银蓝色。 幼鸟上体羽色缺乏光泽;下体喉部栗色较淡,其下呈较多的淡蓝色,少绿色。中央尾羽未延长且缺乏狭形的羽端。 虹膜玫瑰红色;嘴黑色;脚暗褐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28-42克,♀35-44克;体长♂254-300毫米,♀260-308毫米;嘴峰♂37-42毫米,♀36-43毫米;翅♂130-135毫米,♀114-134毫米;尾♂129-148毫米,♀110-151毫米;跗蹠♂10-13毫米,♀11-13毫米。(注:雄性—♂;雌性—♀)
栗喉蜂虎在中国云南西南部和海南岛为留鸟,在其它地区为夏候鸟。4-5月迁来,9-10月离开。 多呈数只至数十只的群体活动,繁殖期间亦见有单独或成对活动的。动作灵敏,常在飞行时凌空捕捉猎物。结群聚于开阔地捕食。栖于裸露树枝或电线,以昆虫为食,喜欢开阔原野,在土崖挖穴为巢,常常成大群一起筑巢,形成壮观的群巢。较其它蜂虎更喜在空中捕食。白天从雄性到晚多在农田等开阔地上空飞翔捕食。有时一群蜂虎吱吱喳喳从头顶高飞而过。飞行时发出哀怨的颤声。 以纹白蝶为主食,另外蜻蜓、蝉、蛾类、食虫虻、甲虫等是食物资源。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