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嘴鹬

勺嘴鹬

英文名:Spoon-billed Sandpiper<br />学名:Calidris pygmaea
别    名: 匙嘴滨鹬、匙嘴鹬、琵嘴鹬、篦鹬
  • 纲:鸟纲
  • 目:鸻形目
  • 科:丘鹬科
  • 属:

勺嘴鹬简介导读

勺嘴鹬
英文名:Spoon-billed Sandpiper
学名:Calidris pygmaea

纲目科属:
鸻形目 / Charadriiformes
丘鹬科 / Sandpipers,Snipes / Scolopacidae

勺嘴鹬 / Spoon-billed Sandpiper / Calidris pygmaea

勺嘴鹬(英文名:Spoon-billed Sandpiper,学名:Calidris pygmaea),是鸻形目丘鹬科滨鹬属的鸟类。又名琵嘴鹬或匙嘴鹬,是一种小型的涉禽,仅在极少数的冻土层地带上繁殖,并在东南亚的湿地过冬。勺嘴鹬外表上最独特的地方在它那汤匙形状的嘴,但在野外不易辨认。在2007年的一次由国际鸟盟进行的统计中,勺嘴鹬的数目可能少于100对,IUCN红色名录将其保护现状由濒危提升到极危。

繁殖区: 欧亚:西伯利亚东北部非繁殖区: 远东

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楚科奇半岛,越冬于泰国、印度、中南半岛、新加坡和马来半岛等东南亚地区,泉州围头湾也是它越冬迁徙地之一。 原产地:孟加拉国、中国、印度、日本、朝鲜、韩国、马来西亚、缅甸、俄罗斯联邦(东亚俄罗斯)、斯里兰卡、泰国、越南。 游荡:加拿大、菲律宾、新加坡、美国。 中国:上海、福州、广东、海南岛、香港和台湾。
勺嘴鹬前额、头顶和后颈栗红色,具黑褐色纵纹。翕、肩和三级飞羽羽毛中部黑色,羽缘栗色,使背呈现出红栗色而具黑斑。翕部羽缘白色,在背部形成V字形的白色线。飞羽黑色,大覆羽具宽的白色尖端,次级飞羽和内侧初级飞羽基部白色,与大覆羽的白色尖端共同组成翅上宽阔的白色翅带。腰和尾上覆羽两侧白色,中间黑色。中央尾羽黑色,两侧尾羽淡灰色。嘴基和颏白色。眼先较暗,有一黑色贯眼纹,在眼后贯眼纹较细。眉区、头两侧、脸、前颈、颈侧和上胸栗红色,具细的褐色纵纹。下胸淡栗色,具褐色纵纹和斑点,有时在两侧形成由褐色斑点组成的纵带。其余下体,色括翅下覆羽和腋羽白色。 冬羽头顶和上体灰褐色,微具暗色羽轴纹。后颈较淡,翅覆羽灰色。具窄的白色羽缘。前额、眉纹和下体辉亮白色。颈测和上胸两侧微具褐灰色纵纹。 幼鸟头顶黑褐色,具栗皮黄色羽缘。前额和眉纹乳白色。眼先和耳区有暗色斑纹。翕、肩和三级飞羽黑褐色,多数具皮黄色和白色羽缘。其中白色羽缘在背部形成白色V形带斑。翅覆羽褐色,具淡皮黄色和皮黄红色羽缘。下体白色,胸两侧缀皮黄色,具细的褐色纵纹。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基部宽厚而平扁,尖端扩大成铲状。脚黑色。
勺嘴鹬常单独活动于水边浅水处和松软的烂泥地上。行走时常低垂着头,不断将嘴伸入水中或烂泥里,边走边用嘴在水中或泥里左右来回扫动前进,甚至转回来的时候,嘴也不用从水中出来。 食性:主要以昆虫、昆虫幼虫、甲壳类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觅食方式主要用嘴在水下或烂泥里左右来回扫动觅食。有时也在地面直接啄食。 迁徙:中国主要为旅鸟,部分冬候鸟。春季于4-5月,秋季于9-10月迁经中国。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