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尾沙锥

针尾沙锥

英文名:Pin-tailed Snipe<br />学名:Gallinago stenura
别    名: 中沙雉、针尾鹬、针尾水札
  • 纲:鸟纲
  • 目:鸻形目
  • 科:丘鹬科
  • 属:

针尾沙锥简介导读

针尾沙锥
英文名:Pin-tailed Snipe
学名:Gallinago stenura

纲目科属:
鸻形目 / Charadriiformes
丘鹬科 / Sandpipers,Snipes / Scolopacidae

针尾沙锥 / Pin-tailed Snipe / Gallinago stenura

针尾沙锥(英文名:Pin-tailed Snipe,学名:Gallinago stenura),是鸻形目丘鹬科沙锥属的鸟类。又名针尾鹬、中沙锥、针尾水。常结成小群,栖息于沼泽、稻田、草地、苇蒲中、嘴坚硬,常插于泥中摄取食物,在水稻田(尤其是收割后的水稻田)中常可遇见。羽色与杂草相混,不容易发现,有时常由脚下突然飞起。取食昆虫、环节动物和甲壳动物。

繁殖区: 欧亚:俄罗斯西北部和蒙古至西伯利亚东部非繁殖区: 远东

原产地:巴林、孟加拉国、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中国、科科斯(基林)群岛、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马尔代夫、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菲律宾、俄罗斯联邦(欧洲区)、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越南。 繁殖地: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联邦(东亚区和中亚区)。 非繁殖地:也门。 旅鸟: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和土库曼斯坦。 游荡(非繁殖地):沙特阿拉伯。 游荡:澳大利亚、不丹、圣诞岛、科摩罗、以色列、约旦、肯尼亚、塞舌尔、索马里、突尼斯和美国。 不确定:北马里亚纳群岛。
针尾沙锥头绒黑色,羽端缀有少许棕红色。从额基经头顶中央到枕部有一条白色或棕白色中央纹;两侧从嘴基经眼上缘到后颈有一条长的黄棕白色眉纹。眼先白色。从嘴基开始有一黑色贯眼纹经眼先。后颈、背、肩羽、三级飞羽黑色或黑褐色、其上杂有红棕色、绒黑色和黄棕白色斑纹和纵纹。由于肩羽外侧边缘具黄棕白色,故在体背的两侧形成两条宽阔的纵纹。翅上外侧覆羽和飞羽黑褐色,末端具窄的灰白色端缘;翅内侧覆羽和飞羽与肩相似。尾上覆羽淡栗红色,杂以黑褐色斑纹。尾羽24-28枚,多为26枚。中央5对尾羽绒黑色,具宽阔的棕栗红色次端斑和窄的棕白色端斑;其间夹一窄的黑色横斑,将宽的棕栗红色次端斑和窄的白色端斑截然分开。外侧7-9对尾羽特别窄而硬挺并较短小,其宽度为1-2毫米,最外侧尾羽实际仅为一羽轴,形如针一样,颜色为灰褐色,具白色横斑和端斑。自嘴角至眼和眼下各有一黑褐色纵纹。颏、喉灰白色,下体余部污白色,前颈和胸具棕黄色和黑褐色纵纹或斑纹;尾下覆羽沾棕,具黑褐色横斑。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密被黑褐色斑纹。 幼鸟和成鸟大致相似,但上体淡色羽缘窄,有时具虫囊状斑;翅覆羽具窄的淡皮黄色羽缘。 虹膜黑褐色。嘴尖端黑褐色,基部黄绿色或角黄色,跗蹠和趾黄绿色或灰绿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95-132克,♀92-135克;体长♂210-268毫米,♀242-285毫米;嘴峰♂53-66毫米,♀61-71毫米;翅♂126-138毫米,♀127-138毫米;尾♂47-57毫米,♀45-56毫米;跗跖♂30-34毫米,♀31-39毫米。(注:♂雄性;♀雌性)
在中国部分为夏候鸟,部分冬候鸟,多数地区为旅鸟。常单独或成松散的小群活动。早晨和黄昏环境较为安静时,常在开阔的水边浅水处、沼泽、湿草地和水稻田中漫步觅食。白天多潜伏在沟渠或草丛下。在有草丛或植被掩盖的地方,白天常蹲在草丛下,借助植被的掩护,将长嘴插入潮湿的泥中取食。当一处捕食完后,又快步走到附近另一处有隐蔽的地方继续取食。性胆怯而机警,当有干扰者到来时,常快步走到附近隐蔽处隐伏,或就地蹲伏于地不动,常借助自身的保护色躲避危险,直到危险临近时,才不得已被迫突然冲出,并发出“嘎一”的一声鸣叫。飞行速度甚快,飞行方向变换不定,常呈S形或锯齿状的曲折飞行,但每次飞行距离不大,通常飞行十多米后又降下。落地后常静立几分钟,机警的观察四周,见无动静,才又跳跃式的疾速前进几步又停一会,或很快钻入草丛中。 主要以昆虫、昆虫幼虫、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常将细长的嘴插入泥中取食。有时也吃部分农作物种子和草籽。觅食主要在清晨和黄昏。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