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背田鸡

棕背田鸡

英文名:Black-tailed Crake<br />学名:Zapornia bicolor
别    名: 黑尾苦恶鸟
  • 纲:鸟纲
  • 目:鹤形目
  • 科:秧鸡科
  • 属:

棕背田鸡简介导读

棕背田鸡
英文名:Black-tailed Crake
学名:Zapornia bicolor

纲目科属:
鹤形目 / Gruiformes
秧鸡科 / Rails,Crakes,Coots / Rallidae

棕背田鸡 / Black-tailed Crake / Zapornia bicolor

棕背田鸡(英文名:Black-tailed Crake,学名:Zapornia bicolor),是鹤形目秧鸡科小田鸡属的鸟类。棕背田鸡是小型涉禽,体色与姬田鸡有较大差异,而且比较鲜艳。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缅甸北部、泰国北部、印度支那北部及中国西南活动。栖息于低山丘陵和林缘地带。体长约20cm,体重150g左右。栖息地海拔高度在2500m以下。生活在林中小溪附近、灌丛、湿草地及稻田边。数量较少。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棕背田鸡拉丁学名为Porzana bicolor。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为西藏东南部、云南、四川南部及贵州东部从中山地带的罕见或未被留意的留鸟,栖于沼泽及多芦苇的溪流两岸,分布至海拔3600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长约20厘米左右,体重约0.15公斤。上体自额部至尾部,包括两翼的表面、内侧飞羽均为橄榄色。尾上覆羽缀有白斑,飞羽为黑褐色。颏部和喉部为白色,胸部及腹部中央呈暗灰色,并具有暗橄榄褐色的横斑。 通常栖息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溪流、灌丛、湿草地及稻田附近地带。主要以各种水生昆虫为食。

地理分布:远东:印度东北部至中国中南部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为西藏东南部、云南、四川南部及贵州东部。 在国外分布于印度东北部、缅甸。越南北部、尼泊尔和老挝由中国迁徙。
中等体型(22厘米,约0.15公斤)并具明显栗色和近黑色的田鸡。 头颈和下体深烟灰色,顶和枕部颜色较暗,头侧颜色较淡。上体自额部至尾部,包括两翼的表面、内侧飞羽均为橄榄色。尾上覆羽缀有白斑,飞羽为黑褐色。颏部和喉部为白色,胸部及腹部中央呈暗灰色,并具有暗橄榄褐色的横斑。雄雌同色。虹膜-红色;嘴-偏绿,嘴基有红色斑,到繁殖期时这个红斑更为鲜艳;脚和趾为暗红色或砖红色。 叫声:由粗哑的喘息声引出拖长声的下降颤音。
主要以各种水生昆虫为食。常在早晨和傍晚出来到开阔的草地上活动,遇到危险时则急速往草丛或水边奔跑,到水边后或是进入水中游泳,或是飞到水域的对岸,有时在受到威胁时常常压低头部和尾部在地面上奔跑,或躲藏于草丛或灌丛中。主要以水生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推动物为食。躲躲闪闪,常黄昏活动。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