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琴鸡

黑琴鸡

英文名:Black Grouse<br />学名:Lyrurus tetrix
别    名: 黑野鸡、乌鸡
  • 纲:鸟纲
  • 目:鸡形目
  • 科:雉科
  • 属:

黑琴鸡简介导读

黑琴鸡
英文名:Black Grouse
学名:Lyrurus tetrix

纲目科属:
鸡形目 / Galliformes
雉科 / Pheasants and Allies / Phasianidae

黑琴鸡 / Black Grouse / Lyrurus tetrix

黑琴鸡(英文名:Black Grouse,学名:Lyrurus tetrix),是鸡形目雉科琴鸡属的鸟类。别名黑野鸡,属于松鸡科,学名为 Lyrurus tetrix。中等鸡类。全长55厘米左右。雄鸟全身体羽黑色,头、颈、喉、下背具蓝绿色金属光泽。翅上具白色翼镜。尾呈叉状,外侧尾羽长而向外卷曲成琴状。嘴暗褐色。脚裸皮橘红色。雌鸟全身体羽黄褐色,具黑褐色斑;颏、喉棕白色;翅上翼镜不明显;尾羽叉状,不向外弯曲。为山地森林鸟类,栖息于开阔地附近的松林、桦树林和混交林中。

地理分布:欧亚:北部

分布于阿尔巴尼亚、奥地利、白俄罗斯、比利时、中国、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蒙古、荷兰、挪威、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乌克兰、英国。 可能灭绝:黑山、塞尔维亚;区域灭绝:克罗地亚、匈牙利、土耳其;引进:加拿大、美国。 游荡: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丹麦、法罗群岛、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马其顿。 中国国内分布于大兴安岭的布特哈、乌尔其汗、红花尔吉、根河;小兴安岭的逊克、孙吴、萝北、缓远、完达山、张广才岭;长白山区的黄松浦、漫江、前川;新疆天山山脉西部的塔城、喀什及北部阿尔泰等地;河北围场;均为留鸟。
鉴别 中等体形,大小似家鸡。雄鸟几乎全黑,翅上具白色翼镜;尾呈叉状,外侧尾羽长而向外弯曲。雌鸟体形稍小,大都棕褐,而具黑褐色横斑,翅上白色翼镜不著,尾亦呈叉状,但叉裂不大,外侧尾羽不向外弯。金属光泽,尤其是颈部更为明亮。翅膀上有一个白色的斑块,称为翼镜。别致的是它的18枚黑褐色的尾羽,最外侧的三对特别延长并呈镰刀状向外弯曲,与西洋古琴的形状十分相似,所以也称“黑琴鸡”。虹膜褐色;嘴和趾暗褐色;腿上裸皮桔红色。 [2] 大小量度:体重♂1600克,♀1000克;体长♂540-610毫米,♀446-490毫米;嘴峰♂25-32毫米,♀20-28毫米;翅♂263-293毫米,♀232-250毫米;尾♂190-258毫米,♀139-150毫米;跗蹠♂48-62毫米,♀48-60毫米。 [2](注:♂雄性;♀雌性) 雄鸟 体羽几乎全为黑褐色;头、颈、下背及腰等的羽毛宽缘以金属光泽,在颈部更显辉亮;翅上覆羽大都黑褐,大覆羽和初级覆羽的基部白,形成白色翼镜,大覆羽的羽端亦白,内侧大覆羽的两翈具棕褐色虫蠹状细斑;飞羽暗褐,羽干白色,其外翈具白色云石状边缘;内侧初级飞羽及次级飞羽基部亦白,但不外露。尾亦黑褐色,中央尾羽的末端微沾灰白色,外侧三对尾羽长而呈镰刀状,并向外弯曲。尾上覆羽黑褐,微杂以淡棕褐色虫蠹斑。腹部黑褐;肛周羽具白色先端;尾下覆羽、腋羽及翼下覆羽均白。覆腿羽前后不同,前半面褐而具白色点斑和端斑,后半面白色较多。 雌鸟 上体包括尾及两翼的覆羽大都呈棕褐与宽阔的黑褐色横斑相间,头和颈部黑褐色斑纹较细,羽色较淡;自腰至尾的羽端黑白,而散缀以黑点。翅上中覆羽的羽端白而缀以黑点,大覆羽基部和先端亦白,构成小翼镜;飞羽暗褐,外翈有灰白色云石状斑,羽端微白;次级飞羽基部白色,但不外露。颏和喉几纯棕白色;胸棕褐具黑褐横斑,羽端灰白;两胁亦然,但黑斑较宽,羽缘灰白部分缀以黑点;腹部黑褐,密杂以淡棕色横斑,羽端灰白;尾下覆羽白,具稀疏而宽阔的黑褐横斑,黑斑前缘沾棕;尾呈叉状,但外侧尾羽不向外弯曲: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 幼鸟 第一年雄鸟:与雄性成鸟相似。区别在头和后颈残留有稚羽的淡棕褐色横斑和灰白色羽端,颈侧和喉亦具淡黄白斑点;三级飞羽散缀以淡棕黄波状细纹;尾上覆羽亦然,外侧尾羽与中央尾羽几等长,尾羽只112毫米。 第二年雄鸟:淡棕褐色斑纹渐少,尤其是尾上覆羽;头黑色,金属光泽较差。尾黑褐,中央尾羽具白色狭边,尾长177毫米,外侧长于中央,并向外弯曲。 第三年雄鸟:尾上覆羽的淡棕褐色斑几乎消失,但在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上还留有极少虫蠹细斑;金属光泽很发达。
黑琴鸡常成群活动,每群由几只,几十只,甚至上百只组成,随季节、食物多少和周围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春季活动范围较大,多在地面取食。夏季多在巢区附近的地面活动,有时也到树上,只是活动范围较小。秋季离开繁殖区域,结成数目不等的群体向四处游荡。冬季来临,大雪封山,气候寒冷,林海中的最低温度达零下40℃以下,而黑琴鸡仍然游荡在河畔和山谷之间。它们黑色的羽毛能大量地吸收太阳的光热,增加御寒能力。平时它们也很少活动,只在下午二、三时阳光充足时到食物丰盛的山谷地带觅食。黄昏时刻便在雪地上用爪子扒出一个直径为30-40厘米的雪窝,挡住了凛冽的寒风入睡,以适应恶劣的环境。黑琴鸡善跑,飞翔力也强,在树上取食有各种各样姿势。警觉性不高,在树上时有人走到树下也不飞走。 黑琴鸡主要吃植物性食物,夏季兼食昆虫。一般说来,乔灌木的嫩枝、叶、芽、花序(桦、赤杨、柳等)、果实和浆果(如越桔)等是主要食料;昆虫(主要为蚂蚁和鳞翅目幼虫) 及杂草种子、谷粒等为辅助食料。 黑琴鸡的主要食物为各种树芽及枝条。植物性食物占全年食物的 89.33%,以桦树芽及枝条为最多。动物性食物,主要在夏季3个月捕食,占全年食物的 10.67%。 食物随着植物的季节生长而异。春季食柳树及杨树芽条较多,占食物总量的 70-85%,其他为浆果及杂草种籽。夏季以植物的绿色部分为主,6月份几占食物总量的一半,另一半为动物性食物,7、8月份食植物的绿色部分及昆虫的量稍减,各占食物总量的1/3以上,浆果和杂草种子占20-35%。秋时以食浆果为主,尤以9、10月份为多,占食物总量的50%和70%。11月份又以柳树、榛树的嫩芽和枝条为食。冬季主要食桦树芽条,占食物总量的70-85%。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