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翅山鹑

斑翅山鹑

英文名:Daurian Partridge<br />学名:Perdix dauurica
别    名: 须山鹑、斑鸡子、麻鸡
  • 纲:鸟纲
  • 目:鸡形目
  • 科:雉科
  • 属:

斑翅山鹑简介导读

斑翅山鹑
英文名:Daurian Partridge
学名:Perdix dauurica

纲目科属:
鸡形目 / Galliformes
雉科 / Pheasants and Allies / Phasianidae

斑翅山鹑 / Daurian Partridge / Perdix dauurica

斑翅山鹑(英文名:Daurian Partridge,学名:Perdix dauurica),是鸡形目雉科山鹑属的鸟类。俗名须山鹑。分布于西伯利亚、东达乌苏里边区、南抵帕米尔高原西部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东北、内蒙古、山西、陕西、青海等地,多生活于山坡、山麓田野以及草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道里西。

地理分布:欧亚:亚洲中部

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在中国分布于青海(西宁、民和、共和、乌兰、青海湖)、东北地区及新疆,甘肃、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
斑翅山鹑雄性成鸟:头顶、枕和后颈暗灰褐色,具棕白色羽干纹,纹的末端常扩大成点;额部、眼先、眼上纹和头的两侧棕褐色;前额基部有一小黑斑,介于两鼻孔之间;耳羽栗褐色,具浅黄羽干纹。上背及下颈和前胸有两侧均为灰色,混以棕褐色;有的羽毛具次端横斑。体背其余部分棕色;具灰黑色虫蠹横列的细纹,并杂以排列整齐明显的栗色横斑;尾上覆羽的横斑变稀但更宽阔,中央三对尾羽表面与背同色,其余尾羽纯栗,而具更暗栗色的宽阔次端斑;肩和翅上覆羽及三级飞羽与背小覆暗,初级飞羽和次纺飞羽褐色,内外均具浅棕白色横斑;但次级飞羽褐色部分亦缀以棕点;喉侧羽变长变尖,呈须状;头部羽毛和前胸呈棕褐色;下胸至腹部中央具马蹄形黑色块斑。胸侧灰色,两胁棕白,并均具宽达4毫米的栗色横斑;腹部白沾棕;尾下覆羽棕白色。 雌性成鸟:羽色和雄鸟基本相同。头顶暗褐;羽干纹暗棕;耳羽浓栗,中部转黑,眼下有栗斑与耳羽相连;上背灰色范围十分狭窄,上胸呈深棕褐色;下胸马蹄形黑斑缩小,或仅存痕迹。 虹膜暗褐色,嘴暗铅色或暗角色;腿、跗蹠和趾肉色或灰肉色。 大小量度:体重♂262-300克,♀276-340克;体长♂257-310毫米,♀248-312毫米;嘴峰♂14-16毫米,♀14-16毫米;翅♂137-151毫米,♀133-145毫米;尾♂76-98毫米,♀73-92毫米;跗蹠♂36-40毫米,♀35-42毫米。(注:雄性—♂;雌性—♀)
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特别是秋节和冬季,常成15-25只,甚至多到50只的大群活动。冬末群体逐渐变小,到繁殖期则完全成对活动。繁殖后期则成家族群活动,秋季逐渐由一些零散个体或其他群个体的加入而形成较大的群体。但通常都呈家族群活动,并占据一定面积的领域。领域面积大小通常为2平方公里左右。夏季在2-8公顷之间。对外来个体和其他群的进入常常被驱赶,有时甚至引起争斗。叫声为“嘎嘎”声。善于奔跑,也善于匿藏,遇到危险时常常静立不动,好奇地伸颈观望,如果敌害相距较远时,则继续朝相反方向活动,如危险临近,则很快钻入附近树林或灌丛中,仅在紧急情况时才起飞,每次飞翔距离不远,一般飞翔50米或100米左右即落入灌丛中,飞翔时两翅煽动快而有力,常常发出“扑一扑一扑—”的振翅声。飞翔不高,常贴地面飞行,飞行速度较快,但一般情况下很少起飞。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包括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嫩叶、嫩芽、浆果、草杆等,也吃蝗虫、蚱蜢等昆虫和小型无脊推动物,特别是繁殖季节。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