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孔雀雉

海南孔雀雉

英文名:Hainan Peacock-Pheasant<br />学名:Polyplectron katsumatae
别    名:
  • 纲:鸟纲
  • 目:鸡形目
  • 科:雉科
  • 属:

海南孔雀雉简介导读

海南孔雀雉
英文名:Hainan Peacock-Pheasant
学名:Polyplectron katsumatae

纲目科属:
鸡形目 / Galliformes
雉科 / Pheasants and Allies / Phasianidae

海南孔雀雉 / Hainan Peacock-Pheasant / Polyplectron katsumatae

海南孔雀雉(英文名:Hainan Peacock-Pheasant,学名:Polyplectron katsumatae),是鸡形目雉科孔雀雉属的鸟类。是珍稀濒危雉类之一,为中国特有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对活动区的利用非常稳定,活动区面积较小。这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以昆虫、蠕虫、果实、种子为食。

地理分布:远东:海南岛

海南孔雀雉是分布于中国海南岛的特有种,非常稀少,见于海南岛西南部仅存的山林中。分布在海南的灰孔雀雉经过长期独立进化,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已从特有亚种提升为独立物种,其命名也从灰孔雉变更为海南孔雀雉。 其在海南省主要分布地区是霸王岭、尖峰岭、吊罗山和黎母山等保护较好的原始林区。此外,东南部的加新,中北部的澄迈、屯昌的南味岭以及六连岭等地区也记录到海南孔雀雉的踪迹。
雄鸟 体长50-67厘米,体重456-710克。上体全部大都乌褐色;头上具蓬乱而延长的发状冠羽,杂以近白色细点;后颈披有翎领,呈乌褐色,并具棕白色横斑;背羽也乌褐,而具近白色较大的点斑;背以下则兼具近白色点斑和横斑;两翅的表面与背同色,而且与背一样都具有金属绿蓝带紫色的眼状斑,每个斑外围以狭窄的黑褐色圆圈及较宽阔的白圈;初级飞羽纯乌褐色,仅外翈稍有淡褐色细点;尾羽与背同色,但白点较大些,并在离尾端约20-30毫米处有成对的眼状斑,这些斑较背上的较大约1-2倍,且较为绿色。颏和喉白;胸和两胁和后颈略同;下体余部与背相似;眼状斑在尾羽腹面呈近黑色的椭圆斑。虹膜珠灰;脸上裸出部为近黄的肉色;上嘴黑,下嘴尖端亦黑,余部角色;脚和趾黑褐;跗蹠具二个短距。 雌鸟 体长33-52厘米,体重460-500克。羽色与雄鸟相似,但较暗纯;眼状斑较少辉亮,各斑外围的黑圈和白圈均代替以折断的斑;较短尾羽的眼状斑均消失不见;喉部的白色比较扩大;头上的羽冠稍较发达。虹膜褐,灰褐或灰色;脸上裸出部纯为肉色;脚和趾较淡。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若受惊扰,即行遁去。很少高飞到树端,而钻入稠密的枝桠间。夜间栖息在树枝上。单独或成对活动,在地面上觅食,晚间在树上过夜。孔雀雉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吃的几乎全部是昆虫和蠕虫类,这种特性在雉类中少见的。 叫声:雄鸟发出嘹亮悦耳的guang-gui, guang-gui两声一度的鸣叫,第一声较长。雌鸟发出ga. ga. ga的速叫声。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