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伯劳

荒漠伯劳

英文名:Isabelline Shrike<br />学名:Lanius isabellinus
别    名: 红尾伯劳、红背伯劳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伯劳科
  • 属:

荒漠伯劳简介导读

荒漠伯劳
英文名:Isabelline Shrike
学名:Lanius isabellinus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伯劳科 / Shrikes / Laniidae

荒漠伯劳 / Isabelline Shrike / Lanius isabellinus

荒漠伯劳(英文名:Isabelline Shrike,学名:Lanius isabellinus),是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又叫做棕尾伯劳。英文名直译为灰黄伯劳(Isabelline Shrike)或达乌里伯劳(Daurian Shrike)。此鸟种之前被认为和红尾伯劳、红背伯劳同种。因羽色灰黄色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土耳其、巴基斯坦及中国西部;越冬至东北非及南亚。常见于中国西北部。其亚种有指名亚种、tsaidamensii。

繁殖区: 欧亚:中部非繁殖区: 亚洲南部,非洲东部

荒漠伯劳,分布于欧洲、亚洲中部和西部、非洲;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常见于荒漠地区疏林地带及绿洲、村落附近。
雄性成鸟:繁殖期上体灰沙褐色;嘴基至前额淡沙褐色,头顶至上背灰沙褐色,下背至尾上覆羽染以锈色。由于高温干旱地区的体羽磨损及退色甚为迅速,使不同时期的标本羽色差异很大,一般新羽的头顶及背羽显褐色调,随着繁殖进程的磨损而渐增沙灰色,甚至头至上体近于灰色。眼先有一略杂褐羽的三角形黑斑,向后延伸绕过眼达于耳羽区,形成一条略杂有褐色的黑色过眼纹;少数繁殖后期的标本,眼先的黑斑不显,几全为淡土棕色;自嘴基有一条淡黄棕色眉纹,后伸达于耳区上方(此眉纹随繁殖进程而退为淡沙色);尾羽锈棕色,略具淡端,各羽在新羽可见有许多宽约7毫米间隔2毫米的暗色隐横斑;肩羽与背羽同色;大覆羽与飞羽为暗褐色,具淡棕色外缘及羽端,以内侧飞羽更为显著,在新羽为宽约1毫米的棕色缘,随繁殖进程的磨损而变窄、褪色,以至几乎不可辨;第3-10枚初级飞羽基部有不甚发育的白色翅斑,大多被翅覆羽所掩盖,有的在下半缘略杂淡黄,有的翅斑几不可见。颏、喉乳白色;胸、胁、腹羽污白杂以淡沙褐色,在新羽标本染以粉棕褐色;尾下覆羽乳黄。 雌性成鸟:羽色似雄鸟但眼先斑为褐色并杂有淡黄色羽,微有少数黑羽;过眼纹及耳羽均为褐色;初级飞羽基部的白色翅斑不发育,有的只限于内翈,有的内、外翈均不具白色;胸、胁部染以污黄色,在颈侧及胸部隐约可见细微的褐色鳞斑。 幼鸟:上体羽色似成鸟但具有棕褐色鳞斑;尾上覆羽棕褐,微具淡黑横纹;尾羽为深褐色,末端淡灰白色并有一条不规则的黑色次端斑;眼先、过眼纹及耳羽褐色,有淡黄色眉纹;初级飞羽黑褐色,不具翅斑;内侧飞羽的外翈及端部有宽约1-1.5毫米有淡棕色缘;下体几乎不见鳞纹;胸部羽色较成鸟发粉褐,隐约构成一条胸带。 雏鸟:羽色似幼鸟,背羽及肩羽满布清晰的横斑;眉纹宽而前伸达于前额;眼先、过眼纹至耳羽为褐色;下体污白色,在胸、胁及腹羽染以皮黄色,不具或微具鳞斑。 虹膜褐色;嘴在成鸟黑色,幼鸟角褐至黑色;脚黑。
在所食昆虫中,鞘翅目昆虫占90%以上,其余是蝗虫、蜂、蝇、蛾、蚂蚁、瓢虫、金华虫等。也吃植物种子。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