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凤鹛

白腹凤鹛

英文名:White-bellied Erpornis<br />学名:Erpornis zantholeuca
别    名: 绿知目鸟、青奇公、绿画眉、绿凤鹛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莺雀科
  • 属:

白腹凤鹛简介导读

白腹凤鹛
英文名:White-bellied Erpornis
学名:Erpornis zantholeuca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莺雀科 / Vireos,Greenlets,Shrike-babblers / Vireonidae

白腹凤鹛 / White-bellied Erpornis / Erpornis zantholeuca

白腹凤鹛(英文名:White-bellied Erpornis,学名:Erpornis zantholeuca),是雀形目莺雀科白腹凤鹛属的鸟类。白腹凤鹛体小的橄榄绿色凤鹛。下体灰白,尾下覆羽黄色,冠羽凸显。与色彩相似的莺类的区别在具羽冠。

地理分布:远东:喜马拉雅山脉至婆罗洲

世界 分布于中国、尼泊尔、不丹、文莱、孟加拉国、印度(阿萨姆、锡金)、缅甸、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 中国 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贡山、西部泸水、腾冲、盈江、潞西、景东、西南部孟连、南部勐养、江城、绿春、东南部蒙自、马关,贵州南部兴义、册亨、惠水,广东,香港,广西,福建,海南岛和台湾等地。
雌雄羽色相似。整个上体从头到尾包括两翅表面淡黄绿色,羽冠短但较明显,额和头顶具黑色羽轴纹,有的羽干纹不明显,眼先、眼周和耳羽灰白色,小翼羽灰褐色,两翅黑褐色,翅上小覆羽和最内侧次级飞羽与背同色,其余覆羽和飞羽外翻与背同色,颊和下体灰白色。 虹膜褐色或红褐色,上嘴浅褐色或肉褐色,下嘴浅肉色,脚肉黄色。 在中国的3个亚种的区别主要在于华南亚种上下体羽较暗;海南亚种体型较指名亚种小,翅长为58-65毫米(雄性),56-61毫米(雌性);而指名亚种翅长为65-69毫米(雄性),64-67毫米(雌性)。
习性:留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秋冬季也集成3-5只的小群,有时也和其他小鸟混群。多活动在林下高的灌木顶枝或小树树冠层,有时也在高的乔木顶枝间跳跃。性活泼,行动敏捷,不似其他凤鹛善呜叫。活动时较为安静,间或发出低沉的“嗯、 嗯”声。 食性:主要以甲虫、鳞翅目幼虫、蚂蚁等昆虫为食。据在中国云南剖检的3个鸟胃,几全为昆虫(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鸟类组1980);但在贵州的解剖研究,则多以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也兼吃少量昆虫(吴至康等1986),这或许是不同季节的关系。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