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林莺

白喉林莺

英文名:Lesser Whitethroat<br />学名:Curruca curruca
别    名: 小白喉莺、白喉莺、沙白喉莺、树串儿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莺鹛科
  • 属:

白喉林莺简介导读

白喉林莺
英文名:Lesser Whitethroat
学名:Curruca curruca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莺鹛科 / Sylviid Babblers / Sylviidae

白喉林莺 / Lesser Whitethroat / Curruca curruca

白喉林莺(英文名:Lesser Whitethroat,学名:Curruca curruca),是雀形目莺鹛科Curruca的鸟类。白喉林莺栖于开阔的栖息生境下的浓密灌丛。头灰,上体褐色,喉白,下体近白。耳羽深黑灰,胸侧及两胁沾皮黄色。分布在古北界的温带区,越冬至热带非洲、阿拉伯及印度。库尔德斯坦至中国西北;越冬至巴基斯坦及印度西北部。

繁殖区: 欧亚:广泛分布非繁殖区: 非洲,亚洲南部,印度

世界 原产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巴林、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喀麦隆、乍得、中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爱沙尼亚、埃塞俄比亚、法罗群岛、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直布罗陀、希腊、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约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黎巴嫩、利比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马里、马耳他、毛里塔尼亚、摩尔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尼泊尔、荷兰、尼日尔、尼日利亚、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兰、卡塔尔、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中亚区,东亚区,欧洲区)、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南苏丹、西班牙、斯里兰卡、苏丹、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泰国、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乌兹别克斯坦、也门。 旅鸟:冈比亚、冰岛、韩国、葡萄牙、索马里、美国。 中国 新疆(北部青河、塔城、准噶尔盆地、西部喀什、阿克苏、天山、南部皮山、且末、中部吐鲁番、尉犁、东部罗布泊、若羌)、甘肃(兰州)、青海(柴达木盆地、贵南、尖扎)、北京(繁殖鸟、旅鸟)、宁夏(中卫)、陕西(定边、榆林、神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东北北部(旅鸟)。
白喉林莺上体概呈沙褐色;头顶的颜色多变,有的与背同色,有的稍沾灰色,有的呈灰色;头侧的色泽亦有不同,一般均与头顶同色;自嘴基穿过眼,向后伸展至枕部的贯眼纹呈暗褐、或黑褐色;飞羽褐色,具淡砂褐色羽缘;尾羽几呈暗褐色,外侧尾羽具白色狭缘;中央尾羽灰褐,羽轴黑褐色;最外侧一对尾羽除内翈基部褐色外,余部及外翈全白色,羽端具白色楔状斑。下体白色,胸和两胁缀以淡粉色。雌雄两性羽色相似。 虹膜鲜黄色、褐色或内圈浅褐色,外圈乳黄色;嘴褐色,或黑色,下嘴基部较淡;脚呈黄绿色或灰铅色。 青海亚种头顶较灰,上体灰褐色,嘴和翅均较长,第2枚飞羽等于第6或第7枚。 新疆亚种上体砂褐色,头顶蓝灰;第2枚飞羽等于第7或第8枚,有时等于第6或第7枚。 大小量度:体重♂11.5-12.5克,♀12-14.8克;体长♂120-124毫米,♀126毫米;嘴峰♂8.5-9毫米,♀9.5毫米;翅♂61-68毫米,♀62-65毫米;尾♂54-61毫米,♀54-63毫米;跗蹠♂19-22毫米,♀20毫米。(注:♂雄性;♀雌性)
该物种的北方亚种在中国东北北部和新疆北部繁殖,为夏候鸟,部分为旅鸟。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性活泼,不断地在灌木、树枝间飞上飞下,跳来跳去,有时亦到灌木间开阔地面上跳跃奔跑,啄食灌木根部和地面上的食物,整天很少休息,过着隐蔽生活,不易被发现。有时亦停息在树顶歇息片刻。 鸣声以细弱的颤鸣声开始,发展成尖厉刺耳的嘟音"chikka-chikka-chikka…”重复有序,叫声为沙哑的"titic”声及嘁喳声"tz-tz-tz-tz-zz-zz-zz-zz”。 食物主要为昆虫,兼食一些植物性食物。所食的昆虫以鞘翅目为最多,包括金花虫及其它昆虫;次为鞘翅目幼虫,再次为蚂蚁。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