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䳭

穗䳭

英文名:Northern Wheatear<br />学名:Oenanthe oenanthe
别    名: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鹟科
  • 属:

穗䳭简介导读

穗䳭
英文名:Northern Wheatear
学名:Oenanthe oenanthe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鹟科 / Chats,Old World Flycatchers / Muscicapidae

穗䳭 / Northern Wheatear / Oenanthe oenanthe

穗䳭(英文名:Northern Wheatear,学名:Oenanthe oenanthe),是雀形目鹟科䳭属的鸟类。体小,呈沙褐色,两翼色深而腰白。甚常见于荒漠、高原及多岩石草地。指名亚种繁殖于新疆阿尔泰山、天山及喀什地区、内蒙古东北部呼伦湖地区、鄂尔多斯高原及山西。江苏南部及河北北戴河有迷鸟记录。中国主要分布省份:山西、内蒙古、吉林、新疆。

繁殖区: 欧亚:广泛分布,以及北美北部,非洲西北部非繁殖区: 非洲

世界 存在(繁殖):阿富汗、阿尔巴尼亚、安道尔、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加拿大、中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爱沙尼亚、法罗群岛、法国、格鲁吉亚、直布罗陀、格陵兰、匈牙利、冰岛、爱尔兰、以色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摩尔多瓦、摩纳哥、蒙古、黑山共和国、荷兰、北马其顿、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东亚俄罗斯、欧洲俄罗斯、中亚俄罗斯)、圣马力诺、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瑞典、瑞士、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英国、美国、乌兹别克斯坦。 存在(非繁殖地):阿尔及利亚、贝宁、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民主共和国、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肯尼亚、利比里亚、利比亚、马拉维、马里、摩洛哥、尼日尔、尼日利亚、卢旺达、塞内加尔、塞拉利昂、索马里、南苏丹、苏丹、坦桑尼亚、多哥、突尼斯、乌干达、西撒哈拉、赞比亚、津巴布韦。 存在(通道):巴林、佛得角、约旦、科威特、巴勒斯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西班牙(加那利群岛)、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存在(居住地):丹麦、芬兰、德国、希腊、伊朗、伊拉克、意大利、黎巴嫩、毛里塔尼亚、阿曼、叙利亚、乌克兰、也门。 游荡(通道):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 游荡:巴巴多斯、百慕大、博内尔、圣尤斯特歇斯和萨巴、博茨瓦纳、科摩罗、古巴、库拉索、科特迪瓦、加蓬、印度、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马尔代夫、墨西哥、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波多黎各、塞舌尔、圣马丁岛(荷兰部分)。 中国 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盟,往西到阿拉善、山西北部、新疆北部阿勒泰、西部天山、喀什和中部吐鲁番盆地。
雄鸟夏羽前额基部白色,一条长的白色眉纹从前额基部两侧开始沿眼上到枕侧,眼先、头侧、耳羽黑色,前额、头顶、枕、后颈、颈侧、肩和背、腰灰色,翅上覆羽和飞羽黑色。中央一对尾羽黑色,基部白色,其余尾羽白色,带有黑色端斑。下体白色,喉、胸微缀棕色,腋羽白色。翼下覆羽黑色而具白色羽缘。冬羽上体灰色多被赭褐色或土褐色取代,翅具淡色羽缘,下体赭色,腹中部白色。 雌鸟上体灰褐色,眉纹皮黄色,眼先和头侧黑褐色或深棕色,两翅黑褐色,羽缘皮黄色,尾上覆羽白色,中央一对尾黑褐色,基部白色,其余尾羽白色具宽阔的黑色端斑。下体白色沾棕。 幼鸟上体褐色,羽缘暗色形成斑驳状。下体乳白色。喉和胸具暗色羽缘亦形成斑驳状。翅上覆羽和飞羽黑色具宽的栗色或土色羽缘,尾和成鸟相似,但具黑色亚端斑和浅栗色或土色端斑。秋季换羽后和成鸟冬羽相似。 虹膜黑棕色,嘴、脚黑色。
行为: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即使迁徙期间亦很少见成群。地栖性,多在地上或灌丛中活动和觅食。常停息在突出的石头上或灌丛上,尾慢慢地上下摆动,当发现地面或空中有猎物出现时,则立刻飞去捕猎,然后又飞回原处。 领域性强。站势高,机警自信。常点头和扑翼。行走及并足跳均可。飞行快而低,落地前扑翼。 叫声:尖厉哨音“heet”,告警时作生硬的“chak”声。鸣声为短而脆的快速音节间杂哨音heet“”,于岩石栖处或于飞行时作叫,又常在夜里鸣叫。 繁殖期间亦能鸣唱,鸣声多变,亦能模仿其他鸟鸣。 食性: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据钱燕文等(1965)剖检的11只鸟胃。所吃食物主要为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和膜翅目昆虫。据郑强等(1991)于5-8月剖检的39只鸟胃。动物性食物占89.4%,植物性食物占3.9%,其他6.7%为小石砾。 迁徙:穗䳭在中国是夏候鸟,春季4月份迁来中国繁殖,秋季于10月份迁走。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