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背伯劳

棕背伯劳

英文名:Long-tailed Shrike<br />学名:Lanius schach
别    名: 海南鵙、大红背伯劳、桂来姆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伯劳科
  • 属:

棕背伯劳简介导读

棕背伯劳
英文名:Long-tailed Shrike
学名:Lanius schach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伯劳科 / Shrikes / Laniidae

棕背伯劳 / Long-tailed Shrike / Lanius schach

棕背伯劳(英文名:Long-tailed Shrike,学名:Lanius schach),是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俗称桂来姆、黄伯劳,英文名直译为长尾伯劳。棕背伯劳特征是粗黑的贯眼纹或顶冠、黑翅、尾长尾黑,上体偏灰,下体偏棕。普遍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及南部,包括台湾、海南等省,是一种很常见的留鸟。伯劳性凶猛,嘴爪均强健有力,善于捕食昆虫、鸟类及其他动物,甚至能击杀比它自己还大的鸟,如鹧鸪之类。90年代在中国江西发现的黑伯劳,被认为是棕背伯劳的黑色型,不足以列为独立鸟种。

地理分布:远东,澳洲:广泛分布,以及小巽他群岛和新几内亚

世界 原产地: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泰国、东帝汶、土库曼斯坦、越南。 旅鸟:以色列、日本、马尔代夫、阿联酋、英国。 中国 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北达青海、甘肃兰州和陕西汉中,西抵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东南部,东至东南沿海,南到广西、广东、香港、福建、台湾和海南岛。
棕背伯劳前额黑色,眼先、眼周和耳羽黑色,形成一条宽阔的黑色贯眼纹,头顶至上背灰色(西南亚种黑色)。下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棕色,翅上覆羽黑色,大覆羽具窄的棕色羽缘。飞羽黑色,内侧飞羽外翈羽缘棕色,初级飞羽基部白色或棕白色,形成白色翅斑并明显露出于翅覆羽外。尾羽黑色,外侧尾羽外翈具棕色羽缘和端斑。颏、喉和腹中部白色,其余下体淡棕色或棕白色,两胁和尾下覆羽棕红色或浅棕色。虹膜暗褐色,嘴、脚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42-72克,♀46-111克;体长♂219-281毫米,♀220-274毫米;嘴峰♂16-20毫米,♀17-20毫米;翅♂91-110毫米,♀90-110毫米;尾♂110-149毫米,♀114-151毫米;跗蹠♂29-34毫米,♀26-34毫米。(注:♂雄性;♀雌性)
习性 留鸟。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多单独活动。常见在林旁、农田、果园、河谷、路旁和林缘地带的乔木树上与灌丛中活动,有时也见在田间和路边的电线上东张西望,一旦发现猎物,立刻飞去追捕,然后返回原处吞吃。性凶猛,不仅善于捕食昆虫,也能捕杀小鸟、蛙和啮齿类。领域性甚强,特别是繁殖期间,常常保卫自己的领域而驱赶入侵者,当见人或情绪激动时,尾常向两边不停地摆动。 鸣声 繁殖期间常站在树顶端枝头高声鸣叫,其声似‘zhigia-zhigia-zhigia-zhiga’不断重复的哨音,并能模仿红嘴相思鸟、黄鹂等其他鸟类的鸣叫声,鸣声悠扬、婉转悦耳。有时边鸣唱边从树顶端向空中飞出数米,快速地扇动两翅,然后又停落到原处。 食性 是一种肉食性鸟类,主要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所吃食物主要有鞘翅目金龟甲、半翅目椿象、直翅目蝗虫、蟋蟀、蚱蜢,革翅目蠼蝗,蜻蜓目豆娘,膜翅目胡蜂、蚂蚁等。此外也捕食小鸟、青蛙、蜥蜴和鼠类,偶尔也吃少量植物种子。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