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鹀

灰鹀

英文名:Grey Bunting<br />学名:Emberiza variabilis
别    名: 黑蒿鸟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鹀科
  • 属:

灰鹀简介导读

灰鹀
英文名:Grey Bunting
学名:Emberiza variabilis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鹀科 / Buntings / Emberizidae

灰鹀 / Grey Bunting / Emberiza variabilis

灰鹀(英文名:Grey Bunting,学名:Emberiza variabilis),是雀形目鹀科鹀属的鸟类。俗名:黑蒿鸟,分布在日本北部及堪察加南部,越冬至日本南部及琉球群岛。国内仅在台湾、江苏、宁夏等地有过零星记录。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北部。

地理分布:欧亚:东部

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联邦和美国。繁殖于日本北部及堪察加南部,越冬至日本南部及琉球群岛。有记录偶见于中国东部沿海、台湾及宁夏的贺兰山。
雄性成鸟:上体从头至上背石板灰色,头和头侧的羽尖烟褐色;肩羽褐,羽缘黄褐而先端有黑褐色斑点;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纯烟灰色;尾羽黑褐,中央一对的边缘栗色,最外一对尾羽内翈淡灰,羽尖近白色;翼覆羽和三级飞羽深褐色,覆羽羽缘石板灰色,先端红褐,内侧次级飞羽羽缘和先端均红褐;飞羽石板灰色,外缘棕色;下体烟灰色,腹部中央灰白色;尾下覆羽暗灰,具白色边缘;腋羽和翼下覆羽均烟灰色。 雄性成鸟(秋羽):上体各羽具锈褐色羽缘,腹面浅灰色。 雌性成鸟(春羽):上体黄褐色,头部二条纵带和耳羽均为锈褐色,背上有黑色纵纹,尾上覆羽呈锈红色;尾羽褐色,中央一对尾羽沾锈红色,其余尾羽具锈色窄缘;飞羽角褐,羽缘褐色,中和大覆羽的羽端色较浅,内侧次级飞羽的羽缘锈色;下体污白,具橄榄褐色斑纹,两胁的斑纹较宽,在胸部形成橄榄色胸带。 虹膜褐色;嘴暗黑色,下嘴肉褐色;脚肉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65-170克,嘴峰♂12-13.5毫米,♀11-15毫米;翅♂83-91毫米,♀74-90毫米;尾♂65-71毫米,♀60-81毫米;跗蹠♂20-22毫米,♀19-24毫米。(注:♂雄性;♀雌性)
繁殖期间多成对或单独活动,非繁殖期成3至8只小群活动。生性隐秘,藏匿于山区森林中的竹林及多荫的林下覆盖。鸣声为简单的短句接轻柔的拖长音。叫声为偏高的zhii声似灰头鹀。以植物种子为主食。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