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额伯劳

黑额伯劳

英文名:Lesser Grey Shrike<br />学名:Lanius minor
别    名: 小灰伯劳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伯劳科
  • 属:

黑额伯劳简介导读

黑额伯劳
英文名:Lesser Grey Shrike
学名:Lanius minor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伯劳科 / Shrikes / Laniidae

黑额伯劳 / Lesser Grey Shrike / Lanius minor

黑额伯劳(英文名:Lesser Grey Shrike,学名:Lanius minor),是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

繁殖区: 欧亚:欧洲南部至俄罗斯南部,南部至叙利亚,伊拉克和阿富汗非繁殖区: 非洲南部

存在(居住地):安哥拉、博茨瓦纳、保加利亚、布隆迪、乍得、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埃斯瓦蒂尼、埃塞俄比亚、加蓬、希腊、伊朗、以色列、肯尼亚、利比亚、马拉维、马里、马耳他、莫桑比克、纳米比亚、阿曼、卢旺达、索马里、南非、西班牙、苏丹、坦桑尼亚、乌干达、乌克兰、赞比亚、津巴布韦。 存在(繁殖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福海和西北部阿拉套山脉)、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匈牙利、意大利、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黑山共和国、北马其顿、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欧洲部分、中亚部分)、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瑞士、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存在(途经地):巴林、塞浦路斯、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黎巴嫩、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南苏丹、叙利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 游荡:比利时、喀麦隆、科摩罗、丹麦、法罗群岛、芬兰、爱尔兰、莱索托、卢森堡、毛里塔尼亚、荷兰、尼日尔、尼日利亚、挪威、巴基斯坦、葡萄牙、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舌尔、瑞典、英国。
雄性成鸟:自嘴基至额黑色,向侧方与眼先、过眼及耳羽连成一黑纹区;头顶至尾上覆羽暗褐灰色;中央两对尾羽纯黑,再向外的一对黑色具白色羽基(超过尾羽全长之半)和大形白端斑,此白端斑在外侧尾羽愈向外愈发达,终致与白色羽基汇合成纯白羽片;最外侧二对尾羽纯白(有的标本外侧第2枚尾羽内翈近端部1/3处尚遗有卵圆形黑斑,此区的羽轴亦为黑色),羽轴白色;肩羽与背羽同色;翅覆羽及飞羽黑色,羽端染褐色;第2-10枚初级飞羽基部(约占羽长的1/2)为白色,形成鲜明的翅斑,露出覆羽端外达15毫米;内侧飞羽的端缘有淡边。颏、喉纯白;胸以下沾灰,前胸、胸腹侧方及胁羽染粉褐色;尾下覆羽白。 雌性成鸟:似雄羽色,但黑额及眼先黑羽不如雄鸟鲜明,略杂有褐羽;体羽略沾褐色。 幼鸟:前额基部锈色,其后杂以黑褐色羽,不形成明显的黑额;头顶至尾上覆羽、肩羽均为淡烟灰色,满布暗褐色鳞纹;尾上覆羽的鳞纹较大,比背略发淡灰黄色;外侧第1枚尾羽纯白,第2枚的内翈和近羽轴区的一部分外翈有黑斑;中央尾羽黑褐具白端斑;眼先、过眼及耳羽黑褐色;翅覆羽及飞羽黑褐,初级飞羽除具翅斑之外,各羽均具淡端缘,愈向内侧的飞羽淡缘愈宽;内侧飞羽有鲜明的白端缘。下体以淡白色为主,染有皮黄色,胸、胁及股羽有暗褐色鳞纹;尾上覆羽近白色。 雏鸟:不具黑额;上体灰沙棕色,满布暗褐色细鳞纹;尾上覆羽略淡;中央2对尾羽褐黑色,其外侧一对褐黑具大型白端斑,再外一对的外翈及端部白色,最外一对尾羽纯白;眼先、过眼及耳羽黑褐;翅覆羽黑褐具淡端缘,初级飞羽黑褐,有白色翅斑;内侧初级飞羽及次级飞羽均具鲜明的淡白色端缘;下体污白色,胸、胁及腹羽染有淡粉棕色;尾下覆羽白色略染乳棕黄色。 虹膜暗褐;嘴和脚黑色(雏鸟嘴角褐色,幼鸟下嘴角褐色,上嘴大部为黑色;雏鸟脚及爪均为角褐色,幼鸟脚黑褐、爪角褐色)。
习性: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一般喜欢停息在乔木或灌木顶端或电线上,离开时像其他伯劳一样往下飞,飞行呈波浪式。性活泼,能像鹰一样在空中翱翔或用力扇动两翅和抖动身体。鸣声单调尖锐。 食性:主要以昆虫为主食,多为金龟(虫甲)、蝗虫、双翅目昆虫,鳞翅目的幼虫和成虫;也吃蜗牛、小鸟和鼠类;偶亦取食浆果和其他果实。取食活动区约在巢周500米。 叫声:鸣声噪厉,声如“chok-chok-…”或“kueek-chok”,也能模仿领域附近其他鸟类的鸣声。 迁徙:黑额伯劳在中国主要为夏候鸟,春季多在4月中下旬迁来中国新疆繁殖,秋季多在9-10月开始迁离。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