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椋鸟

斑椋鸟

英文名:Pied Myna<br />学名:Gracupica contra
别    名: 缅泰斑椋鸟_印尼斑椋鸟_滇西斑椋鸟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椋鸟科
  • 属:

斑椋鸟简介导读

斑椋鸟
英文名:Pied Myna
学名:Gracupica contra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椋鸟科 / Starlings,Rhabdornis / Sturnidae

斑椋鸟 / Pied Myna / Gracupica contra

斑椋鸟(英文名:Pied Myna,学名:Gracupica contra),是雀形目椋鸟科斑椋鸟属的鸟类。分布于尼泊尔、印度、泰国、老挝、缅甸、苏门答腊岛、爪哇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多生活于高大的大青树上或村寨附近的乔木上或田边以及营巢于高树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地理分布:远东:广泛分布

原产地: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 引进:日本、沙特阿拉伯、中国台湾、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游荡:斯里兰卡。
斑椋鸟雄性成鸟:头顶、后颈和颈侧黑色,各羽均为矛状,前额杂以白羽。背、肩、腰和翅上内侧覆羽灰土褐色;外侧覆羽和飞羽黑褐,飞羽外翈具白色狭缘,内侧飞羽白色变宽。尾上覆羽前方白色,其后和中央尾羽均与背同色。颊和耳羽污白色,杂以黑纹;颏白色;喉和上胸灰褐,有灰色矛状细纹;下胸和两胁褐灰,下体余部白色。 雌鸟:羽色与雄鸟相似,但上体灰褐部分均浅而多褐色,下体土褐色。 幼鸟:较雌鸟体色更淡,头部不呈黑色;胸为浅褐色。 虹膜褐色而具白圈;嘴橙红色,先端较暗,下嘴基部沾绿;跗蹠及趾橙红色,爪黑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80-92.5克,♀74-85克;体长♂186-225毫米,♀194-230毫米;嘴峰♂24.5-27.9毫米,♀25-26.5毫米;翅♂123-133毫米,♀126-130毫米;尾♂63-73毫米,♀62-73毫米;跗蹠♂24.5-29.5毫米,♀27.4-30.1毫米。(注:♂雄性;♀雌性)
斑椋鸟结小群活动,栖于开阔地。食多在地面找食蚯蚓及其他小型动物。夜群栖。飞行迅速,整群飞行。鸣声低微而单调。当一只受惊起飞,其他则纷纷响应,整群而起。 食性以昆虫为主。鸟胃中有蝗虫、叶甲、金龟子等害虫。1966年6月在中国辽宁本溪林场,对雏鸟束颈13小时,亲鸟喂雏92次,取出92头昆虫,其中蝗虫34头,占36.9%,鳞翅目幼虫12头,占12.9 %,蟋蟀18头,占19.6 %,蝼蛄15头,占16.1 %,蝉3头,占3.7%,螽蜥10头,占10.8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