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鹀

黑头鹀

英文名:Black-headed Bunting<br />学名:Emberiza melanocephala
别    名: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鹀科
  • 属:

黑头鹀简介导读

黑头鹀
英文名:Black-headed Bunting
学名:Emberiza melanocephala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鹀科 / Buntings / Emberizidae

黑头鹀 / Black-headed Bunting / Emberiza melanocephala

黑头鹀(英文名:Black-headed Bunting,学名:Emberiza melanocephala),是雀形目鹀科鹀属的鸟类。分布于欧洲、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巴勒斯坦、印度、英国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偶见于东南部等地,主要生活于平原耕作区和矮林地带或山边稀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南欧Carniola (克拉尼斯卡)。

繁殖区: 欧亚:欧洲中南部至伊朗和巴基斯坦西南部非繁殖区: 印度

原产地: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巴林、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浦路斯、埃及、格鲁吉亚、希腊、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约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黎巴嫩、马其顿、黑山、尼泊尔、阿曼、巴勒斯坦、卡塔尔、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欧洲区)、沙特阿拉伯、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土耳其、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英国。 游荡: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奥地利、文莱达鲁萨兰国、中国、捷克、丹麦、法罗群岛、芬兰、法国、德国、冰岛、爱尔兰、日本、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拉脱维亚、利比亚、马来西亚、马耳他、摩洛哥、荷兰、挪威、帕劳、波兰、斯洛伐克、西班牙、斯里兰卡、瑞典、瑞士、泰国和突尼斯。
黑头鹀雄性成鸟春羽:顶、眼先、头侧和耳羽均黑色;颊和颈侧鲜金黄色,延伸至后颈,而形成项圈,并杂以桔栗色和黑色;上体余部桔栗色,腰部色淡而微黄;尾上覆羽灰白具黄色羽缘;小覆羽与背同色而具灰色羽缘;翅上覆羽和飞羽均黑褐,具淡黑褐色宽缘;而中覆羽和初级飞羽羽缘较白、内侧次级飞羽呈棕色;尾羽暗褐,外缘白褐而内翈白色;下体鲜金黄色,大腿羽灰而微沾桔栗色;腋羽和翼下覆羽淡黄色。冬羽:与夏羽的主要区别是各羽全具灰色羽缘,因此头的黑色和部分桔栗色均被遮盖;下体黄色部分同样由于灰绿而呈暗色,特别是两胁更为明显。 雌性成鸟夏羽:头顶和背面淡灰褐色,微具橄榄色,具暗色羽干纹,腰和尾上覆羽淡棕黄色,腹部污黄色,在喉和体侧微具淡褐赭色,颊和耳羽灰褐或褐灰色,具小斑纹,飞羽和尾羽褐色,翼上覆羽暗褐,缘以污白色。冬羽:头顶、背、翼和尾羽具宽的亮赭色边缘;腹面羽毛具有淡赭色镶边。 虹膜暗褐色;嘴铅蓝色或蓝灰色;腿和脚暗肉色。 大小量度:体重♂29-35克,♀27-35克;体长♂185-188毫米,♀180-184毫米;嘴峰♂10-14毫米,♀10-13毫米;翅♂86-100毫米,♀80-92毫米;尾♂65-78毫米,♀63-71毫米;跗蹠♂19-23毫米,♀18-23毫米。(注:♂雄性;♀雌性)
迁徙时分成雌雄群。除繁殖期多成对或单独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特别是迁徙期间集成大群,休息时停歇在草茎或灌木顶枝或电线上。常在电线上鸣唱,特别在雌鸟孵卵附近树上叫的更是十分悦耳动听,悦耳的加速鸣声似黍鹀,由高栖处作叫。飞行叫声为深沉而生硬的“tchip”似黄鹀叫,或为金属音“tzik”。声似“zip-zip-zip”,随即为一短的颤音做尾音,并重复2-3次。 多在草丛和灌木上觅食,也吃灌木、浆果、嫩芽等植物性食物,繁殖期间也吃大量昆虫。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