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河乌

褐河乌

英文名:Brown Dipper<br />学名:Cinclus pallasii
别    名: 水黑老婆,水老鸹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河乌科
  • 属:

褐河乌简介导读

褐河乌
英文名:Brown Dipper
学名:Cinclus pallasii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河乌科 / Dippers / Cinclidae

褐河乌 / Brown Dipper / Cinclus pallasii

褐河乌(英文名:Brown Dipper,学名:Cinclus pallasii),是雀形目河乌科河乌属的鸟类。俗名水乌鸦、小水乌鸦。全长约21厘米。全身体羽深褐色;尾较短。嘴黑色,脚铅灰色。雌雄形态相似;幼鸟似成鸟,但体羽具斑纹。栖息于山涧河谷溪流露出的岩石上,飞行时常沿溪流,贴近水面飞行。能在水面浮游,也能在水底潜走。以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一些植物叶子和种子。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地区。

地理分布:欧亚:中部,东部

分布于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印度、日本、哈萨克斯坦、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吉洋吉斯 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泰国、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越南。 中国分布于天山西部、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以及台湾等广大地区,为常见的留鸟。
褐河乌雌鸟形态与雄鸟相似,成鸟通体呈咖啡褐色,背和尾上覆羽具棕红色羽缘;翅和尾黑褐色,飞羽外翈具咖啡褐色狭缘;眼圈白色,常为眼周羽毛遮盖而外观不显著;下体腹中央色较浅淡,尾下覆羽色较暗。 幼鸟上体黑褐色,羽缘黑色形成鳞状斑纹,具浅棕色近端斑。翅羽暗褐色,小覆羽具棕白色羽缘;内侧飞羽和内侧中、小覆羽均具棕白色羽端。颏、喉、颈侧、胸、胁和尾下覆羽及覆腿羽均具锈棕色羽端,腹具棕白色羽端。腋羽和翅下覆羽黑褐具灰白色弧形斑。 虹膜褐色;嘴、跗蹠和趾黑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57-120克,♀65-137克;体长♂183-240毫米,♀190-235毫米;嘴峰♂20-24毫米,♀19-24毫米;翅♂96-115毫米,♀93-114毫米;尾♂47-76毫米,♀55-74毫米;跗蹠♂29-36毫米,♀28-36毫米。(注:♂雄性;♀雌性)
活动于山间河流两岸的大石上或倒木上,从不远离河流而飞往他处,也很少上河岸地上活动,遇惊及受到干扰时,亦只是沿河流水面而上、下飞,遇河流转弯处亦不从空中取截径飞行。能在水面浮游,也能在水底潜走。主要在水中取食,以水生昆虫及其他水生小形无脊椎动物为食。 一般常单个或成对活动,幼鸟离巢后的2周内,成“小家族”集群活动。在河中间大石或河边大石上停落时,头和尾常有上、下摆动动作。飞行迅速,一般沿河流水面直线飞行,从一个大石上飞往另一个大石上,飞一段就跳入水中寻食,不受惊扰时每次飞行距离较短,一般约30-50米就停落一次,如遇惊扰则顺原活动方向或折转向相反方向急速飞去,距离可达百米以外,当无什么惊扰时就又跳入水中继续寻食。 鸣声在平时较单调而清脆,常为“zhi-,zhi-,”或“zhina-,zhina-,”声,遇惊扰顺河流急飞时发出急促的“za.za.za.za……”声,而后仍为“zhina-,zhina-”声。在繁殖期雌、雄配对嬉戏时和幼鸟出巢后带幼鸟习飞寻食时,鸣声则婉转多变、悦耳动听,尤其在幼鸟互相追逐嬉戏时鸣声变化则更多,常听到的有“ji-ji-zhinaza”,“qizhao-qizhao-zazaza-za”,“guoguo-guoguoguo”,“jun-jun-jijunjijun-junjunjun”,“zhina-junjunjunjun.Guaguagua”等。 在水中寻食,全年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包括石蛾科幼虫、鳞翅目昆虫、积翅目昆虫、毛翅目昆虫、(虫甲)虫、蚁、蜉蝣、小虾、小鱼、螺类,偶尔吃些植物叶子和禾本科植物种子。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