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雉

麝雉

英文名:Hoatzin<br />学名:Opisthocomus hoazin
别    名: 爪羽鸡
  • 纲:鸟纲
  • 目:麝雉目
  • 科:麝雉科
  • 属:

麝雉简介导读

麝雉
英文名:Hoatzin
学名:Opisthocomus hoazin

纲目科属:
麝雉目 / Opisthocomiformes
麝雉科 / Hoatzin / Opisthocomidae

麝雉 / Hoatzin / Opisthocomus hoazin

麝雉(英文名:Hoatzin,学名:Opisthocomus hoazin),是麝雉目麝雉科麝雉属的鸟类。生活在南美洲热带地区,长有羽冠,是一种非常原始的鸟类。成鸟体长约22英寸(56厘米)。上体羽毛呈咖啡色,稍杂有白斑。下体和羽冠均呈淡红褐色。脸部裸出的皮肤呈蓝色。麝雉的每个翅膀上生来都长有两只爪子,用于攀登,三周后,这两只爪子消失,这一特征被古生物学家引为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的证据。麝雉嗉囊极大,分为两部分,用于贮存和消化海芋属植物有弹性的叶子,那是它主要的食物来源。由于麝雉身体里散发出一种浓烈的霉味,因此才称作麝雉(stinkbird)。

地理分布:南美:亚马孙雨林

麝雉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圭亚那、秘鲁、苏里南、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
麝雉体型细长,全长达60-66厘米,但体重仅810克。头特小,具有一簇长直如鬃毛的红褐色羽冠。颈细长。头和颈的外形,从正面看,很象孔雀。嘴短而曲;两翅较大,但飞行无力;尾羽长又宽;脚强健,具4趾。上体羽毛主要是栗褐色,稍杂以白斑;头冠红褐,脸的裸出部蓝色;下体为橘黄色,腹部铁锈色。长尾巴青铜绿,尾端有白色带。眼睛的虹彩则是鲜红色的,眼皮上还生有睫毛,这在鸟类之中极为罕见。 雌雄体色相同。麝雉具原始鸟的一些特征。幼鸟出生时没有羽毛,但有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翅膀上的第一和第二的指尖上有翼爪,适于攀登树木,当鸟儿成熟到成鸟后此功能将丢失。另外还有许多与普通鸟类迥异的性状,如嗉囊特发达,能榨碎食物,取代砂囊的功能。
麝雉群体生活在拉诺地区一片洪水冲积而成的沼泽水泊中。旱季,这些麝雉常常集成20-30只群体活动。当雨季来临时(12月至次年3月),它们便分散成2到7只小群活动。这些小群体像一个个小家族,是麝雉繁殖时的核心。因此称它们是繁殖群体。成年的麝雉很少在水中游泳,也不经常飞行,除了觅食外,它们很少活动,只是像蛙类一样久久地坐卧,栖息在树枝上。 麝雉的食谱很简单,它们特别喜欢吃珍珠树上的树叶。黎明前和午后是它们进食的时候,进食之前,麝雉会慢条斯理地在树林中转来转去,一旦发现了一串中意的树叶,它们便用嘴将树叶从树上全部桴下来,狼吞虎咽地吃下肚去,一点也不讲礼仪。吃到惬意时,它们还会又跳又哼,发出的声音活像一只呼吸有问题的粗嗓门鹅。 麝雉所食的树叶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很难消化,对幼雏尤其如此。不过,麝雉的消化系统却有办法对付这些“纤维素食物”。它们的嗉囊已进化成半消化器官,其中有大量的共生细菌可先把树叶分解,然后再进入胃中消化吸收。这同反刍食草动物的消化过程很相似。刚刚孵出的幼雏吃的就是成鸟嗉囊中半消化的食物。 食物以叶片、花、果实等为主,有时兼吃小鱼、虾蟹。喜群居,白天常集大群栖息于河边的树上,不时发出尖叫声。在天气炎热时,大多隐伏不动。黎明、黄昏,尤其是月夜,它们非常活泼,在枝间跳动,甚至攀登树顶,觅取食物。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