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爪隼

黄爪隼

英文名:Lesser Kestrel<br />学名:Falco naumanni
别    名: 黄脚鹰
  • 纲:鸟纲
  • 目:隼形目
  • 科:隼科
  • 属:

黄爪隼简介导读

黄爪隼
英文名:Lesser Kestrel
学名:Falco naumanni

纲目科属:
隼形目 / Falconiformes
隼科 / Caracaras,Falcons / Falconidae

黄爪隼 / Lesser Kestrel / Falco naumanni

黄爪隼(英文名:Lesser Kestrel,学名:Falco naumanni),是隼形目隼科隼属的鸟类。

繁殖区: 欧亚:欧洲南部和非洲西北部至中国北部非繁殖区: 非洲

世界 留鸟: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保加利亚、乍得、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加纳、直布罗陀、希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约旦、肯尼亚、利比亚、马尔代夫、马里、马耳他、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尼泊尔、尼日尔、北马其顿、巴勒斯坦、罗马尼亚、俄罗斯(欧洲区)、塞内加尔、西班牙、苏丹、叙利亚、坦桑尼亚、多哥、突尼斯、土耳其、乌干达和赞比亚。 繁殖地:阿富汗、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波黑、中国、克罗地亚、法国、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摩尔多瓦、蒙古、黑山、葡萄牙、俄罗斯(东亚区、中亚区)、塞尔维亚、土库曼斯坦、乌克兰和乌兹别克斯坦。 非繁殖地: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中非共和国、刚果(金),刚果(布)、洪都拉斯、斯瓦蒂尼、冈比亚、几内亚、莱索托、利比里亚、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卢旺达、塞拉利昂、索马里、南非和津巴布韦。 旅鸟:巴林、塞浦路斯、吉布提、埃及、印度、科威特、黎巴嫩、缅甸、阿曼、卡塔尔、沙特、南苏丹、阿联酋、西撒哈拉和也门。 灭绝:奥地利、捷克、老挝、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 游荡(非繁殖地):喀麦隆和新加坡。 季节性不确定:日本和斯里兰卡。 游荡:比利时、刚果、丹麦、加蓬、德国、爱尔兰、列支敦士登、塞舌尔、瑞典和英国。 起源不确定(繁殖地):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起源不确定(旅鸟):孟加拉国。 起源不确定:柬埔寨。 中国 繁殖于新疆西部及北部、内蒙古赤峰、乌拉特中旗和后旗、河北中部和西部同,越冬于云南西部,迁徙期间偶见于吉林和辽宁。
黄爪隼是小型猛禽。雄鸟前额、眼先棕黄色,头顶、后颈、颈侧、头侧为淡蓝灰色,耳羽具棕黄色羽干纹。背、肩砖红色或棕黄色,无斑;腰和尾上覆羽淡蓝灰色,亦无斑纹;尾淡蓝灰色,具一道宽阔的黑色次端斑和窄的白色端斑;翅上小覆羽、中覆羽砖红色,外侧羽缘蓝灰色,大覆羽蓝灰色,缀细窄的棕褐色羽缘;初级覆羽和小翼羽黑褐色;初级飞羽和外侧次级飞羽黑褐色,内翈基部和羽缘污白色,缀有褐色斑纹。颏、喉粉红白色或皮黄色,胸、腹和两胁棕黄色或肉桂粉黄色,两侧具黑褐色圆形斑点;胸和腹中部几乎无斑;覆腿羽淡棕色,肛区和尾下覆羽淡皮黄色,翅下覆羽和腋羽纯白色、或微沾浅棕黄色。 雌鸟前额为污白色,微缀纤细的黑色羽干纹;眼上有一条白色眉纹;头顶、头侧、后颈、颈侧、肩、背以及两翅覆羽棕黄色或淡栗色,其中头顶至后颈具黑褐色羽干纹;背和肩具黑褐色横斑,腰和尾上覆羽淡蓝色,具细而不甚明显的灰褐色横斑,尾淡栗色,具9-10条窄的黑色横斑和宽的黑色次端斑及白色端斑;翅上初级覆羽和小翼羽黑褐色、缀棕色斑点,其余翅上覆羽与背同色,为棕黄色或淡栗色,初级飞羽黑褐色,内翈具白色横斑,外翈具淡褐色端缘;次级飞羽黑褐色,具棕色斑点和横斑。颏、喉、颊白色,其余下体肉桂皮黄色或淡棕黄色,胸具黑色纵纹,腹和两胁具黑色点状斑或矢状斑,覆腿羽淡棕白色,具暗褐色纤细羽干纹,肛周和尾下覆羽淡黄白色,翅下覆羽和腋羽亦为淡黄白色,具黄褐色横斑或斑点。 幼鸟和雌鸟相似,但上体纵纹和横斑粗著,具淡棕白色羽缘;腰和尾上覆飞淡棕色,缀淡褐色横斑;中央尾羽蓝灰色,仅具宽阔的黑色次端斑;外侧尾羽淡肉桂色功棕色,具黑褐色横斑和宽阔的黑褐色次端斑,其余似雌鸟。 虹膜暗褐色,嘴铅蓝灰色,基部淡黄色,蜡膜和眼周裸露皮肤橙黄色,脚趾黄色,爪粉黄色或苍白色。
黄爪隼较为罕见,在中国吉林、辽宁、河北、北京、新疆等地为夏候鸟,在云南为冬候鸟。通常3月末至4月中旬迁到北方的繁殖地,10月末至11月初离开繁殖地。它也是迁徙旅程最远的猛禽之一。性情极为极活跃,大胆而嘈杂,多成对和成小群活动。常在空中飞行,并频繁地进行滑翔。叫声尖锐。主要以蝗虫、蚱蜢、甲虫、蟋蟀、叩头虫、金龟子等大型昆虫为食,也吃啮齿动物、蜥蜴、蛙、小型鸟类等脊椎动物。通常在空中捕食昆虫。有时也在地上捕食。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