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咬鹃

红头咬鹃

英文名:Red-headed Trogon<br />学名: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别    名:
  • 纲:鸟纲
  • 目:咬鹃目
  • 科:咬鹃科
  • 属:

红头咬鹃简介导读

红头咬鹃
英文名:Red-headed Trogon
学名: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纲目科属:
咬鹃目 / Trogoniformes
咬鹃科 / Trogons / Trogonidae

红头咬鹃 / Red-headed Trogon /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红头咬鹃(英文名:Red-headed Trogon,学名: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是咬鹃目咬鹃科咬鹃属的鸟类。是咬鹃目咬鹃科咬鹃属的一种,体色艳丽,因其雄鸟的头部红色而得名。《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列为易危,为世界濒危物种其中一种,是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之一。在中国还分布有两外两种咬鹃:橙胸咬鹃和红腹咬鹃。

地理分布:远东:喜马拉雅山脉和中国南部至印尼苏门答腊岛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泰国和越南。
红头咬鹃头雄性成鸟头上部及两侧暗赤红色,部分标本头上因少红色而显出以棕褐色为主;背及两肩棕褐色,腰及尾上覆羽棕栗色。尾羽中央一对栗色,具黑色羽端;相邻一对羽基部及羽干旁边栗色,余部黑色,再向外一对全黑色;最外侧3对黑色而具宽大的白端斑,其中最外侧的一对外缘更全白。翼上小覆羽与背同色;初级覆羽灰黑色;翅余部黑色,其余覆羽、三级飞羽及内侧次级飞羽密布白色虫蠹状细横纹,最外侧7片飞羽有白色的羽干和羽缘。颏淡黑色;喉至胸由亮赤红至暗赤红色,后者有一狭形、或有中断的白色半环纹,下胸两侧在部分标本中见有露出棕褐色成块斑状;以下为赤红色至洋红色。 雌性成鸟头、颈和胸纯为橄榄褐色;腹部为比雄鸟略淡的红色;翼上的白色虫蠹状纹转为淡棕色。 虹膜淡黄色;嘴黑色;脚淡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95-125克,♀118-124克;体长♂350-360毫米,♀350-365毫米;嘴峰♂17-18毫米,♀17-18毫米;翅♂158-164毫米,♀157-160毫米;尾♂210-230毫米,♀213-224毫米;跗跖♂15-16毫米,♀16-17毫米。(注:♂雄性;♀雌性)
红头咬鹃多单个或成对活动;树栖性,或攀于小乔木的顶枝间啄食野果,或静立于树桠上俟机突袭飞过的昆虫,偶尔也尾随着飞虫而去,飞行力较差,虽快而不远,叫声有点像支离的猫叫声,一般似“shiu”的3声断续,从容不迫地发出,大概1分钟叫5、6次,冲击捕虫时或惊恐时也常发出似“krak”的单噪声,但平时甚静,不但栖止时不爱叫,来来去去也甚寂静。性胆怯而孤僻,常一动不动的垂直的站在树冠层低枝上或藤条上。飞行时多在林间呈上下起伏的波浪式飞行。 主要以昆虫邗昆虫幼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常通过飞行在空中捕食。但也可在地上捕食。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