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腹咬鹃

红腹咬鹃

英文名:Ward&#8217;s Trogon<br />学名:Harpactes wardi
别    名:
  • 纲:鸟纲
  • 目:咬鹃目
  • 科:咬鹃科
  • 属:

红腹咬鹃简介导读

红腹咬鹃
英文名:Ward’s Trogon
学名:Harpactes wardi

纲目科属:
咬鹃目 / Trogoniformes
咬鹃科 / Trogons / Trogonidae

红腹咬鹃 / Ward\'s Trogon / Harpactes wardi

红腹咬鹃(英文名:Ward’s Trogon,学名:Harpactes wardi),是咬鹃目咬鹃科咬鹃属的鸟类。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

地理分布:远东:印度东北部至越南北部

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至印度东北部,缅甸东北部及越南东京的东北部。中国仅见于云南贡山(留鸟)。 罕见留鸟,于云南西北部的贡山和西部的高黎贡山及西藏东南部海拔1600-3000米地带。也可能见于云南东南部的金屏地区,作为(越南)东京西北部种群之一部。
红腹咬鹃雌鸟的眼先、眼周、眼后及面颊黑色;眉纹、额侧各一块斑及头顶前部橙黄色;头上余部及整个上体余部暗石板灰而沾橄榄黄色;中央尾羽黑褐至黑色;侧尾羽黑色,末段具淡棕黄至近白色的长楔形斑;翅黑褐至黑色,初级飞羽羽干及外缘白色,内侧飞羽及翅上覆羽具灰白至棕白色虫蠹状横纹。颏及上喉污黑色;下喉至胸与背同色;以下柠檬黄色,向下渐淡。 [雄鸟上体暗葡萄红色(或栗赤色);中央尾羽黑色;侧尾羽赤粉红色替代了雌鸟的淡棕色;喉、胸暗葡萄红色,似头部;下体余部浓赤粉红色。 幼雄鸟似雌成鸟,但上体较暗,头部黄色不显,眼先前及额侧有橙红斑;下胸有淡橙红色羽出现。 虹膜褐色,眼周裸皮粉蓝色;嘴粉红色,嵴黑色,幼鸟嘴基黑色,下嘴淡黄色,先端淡橙黄色;脚肉粉红色。 大小量度:体重♂110克,♀110-120克;体长♂370毫米,♀363-386毫米;嘴峰♂19毫米,♀19毫米;翅♂159毫米,♀163毫米;尾♂224毫米,♀223-225毫米;跗蹠♂17毫米,♀16-18毫米。(注:♂雄性;♀雌性)
单个或成对活动;树栖性,或攀于小乔木的顶枝间啄食野果,或静立于树桠上俟机突袭飞过的昆虫,偶尔也尾随着飞虫而去,飞行力较差,虽快而不远,来来去去也甚寂静。要是食虫(飞蛾、所有类型的竹节虫、毛虫、蝗虫),用草叶和种子将装饰巢穴,以空中飞过的昆虫或树上浆果和较大颗的种子为食。 不爱叫;一般叫声响亮而快进的圆润klew声,随叫速上升而音调下降,与红头咬鹃叫声绝然不同。告警叫为whirr-ur声。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