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兀鹫

胡兀鹫

英文名:Bearded Vulture<br />学名:Gypaetus barbatus
别    名: 大胡子鹫、胡子雕、髭兀鹫、胡秃鹫
  • 纲:鸟纲
  • 目:鹰形目
  • 科:鹰科
  • 属:

胡兀鹫简介导读

胡兀鹫
英文名:Bearded Vulture
学名:Gypaetus barbatus

纲目科属:
鹰形目 / Accipitriformes
鹰科 / Kites,Hawks,Eagles / Accipitridae

胡兀鹫 / Bearded Vulture / Gypaetus barbatus

胡兀鹫(英文名:Bearded Vulture,学名:Gypaetus barbatus),是鹰形目鹰科胡兀鹫属的鸟类。中文俗名大胡子雕、萨哈勒图-失勒、胡子雕、髭兀鹫。生活环境:喜栖息于开阔地区,象草原、冻原、高地和石楠荒地等处,也喜欢落脚于海边和内陆的岩石或悬崖之中。胡兀鹫分布于欧洲南部、非洲、亚洲中部和南部。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地理分布:非洲,欧亚:非洲北部,东部,南部,亚洲中部,西南部

世界 分布于中国、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不丹、埃及、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法国、格鲁吉亚、希腊、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哈萨克斯坦、肯尼亚、吉尔吉斯斯坦、莱索托、马其顿、前南斯拉夫共和国、蒙古、英国、尼泊尔、巴基斯坦、巴勒斯坦领土被占领、俄罗斯联邦、沙特阿拉伯、南非、西班牙、苏丹、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干达、乌兹别克斯坦、也门。 灭绝地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约旦、列支敦士登、黑山、塞尔维亚。 重引入:瑞士。 旅鸟:奥地利、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吉布提、德国、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黎巴嫩、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纳米比亚、葡萄牙、罗马尼亚、索马里、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津巴布韦共和国。 中国 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新疆、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湖北、云南、宁夏、北京等地,除了在西藏及其附近地区较为常见外, 其他省、区均不常见,其中新疆为夏候鸟或繁殖鸟,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为留鸟,其他地区为偶见的迷鸟。
胡兀鹫头顶具淡灰褐色或黄白色羽毛,头的两侧亦多为白色或黄白色,脸前面被有黑色刚毛,头部有一条宽阔的黑贯眼纹延伸到颏部,与颏部长而硬的黑毛形成的“胡须”连成一体;眼先和嘴基亦被有黑色刚毛,蜡膜刚毛基部白色。上背、短的肩羽和内侧覆羽暗褐色,具皮黄色或白色羽轴纹,其余上体黑灰色或黑褐色,具白色羽轴纹。尾长、楔形,暗褐色或灰褐色。下体橙皮黄色到黄褐色,胸部橙黄色尤为鲜亮,有时下体为白色或乳白色,但明显的缀有棕色或红褐色,跗蹠被羽到趾或几乎到趾。 幼鸟主要为暗褐色,上体具淡色羽轴纹,头颈多为黑色,颏部有黑色“胡须”。通常到4-5年时才能具有和成鸟一样的羽色,而在此之前下体逐年变淡,但直到变为成鸟前,下体一直没有变为棕色。 虹膜淡黄色。喙灰色,趾铅灰色。 胡兀鹫全身羽色大致为黑褐色。它的名字因吊在嘴下的黑色“胡须“而得。头和颈都不象秃鹫、兀鹫那样裸露,而具有黄白色的羽毛,眼睛周围有一圈又黑又长的眉状斑纹——黑色贯眼纹,向前延伸与颏部,羽色非常与众不同。 大小量度:体重3500-5600克;体长1000-1400毫米;嘴峰51-54毫米;翅780-860毫米;尾540-630毫米;跗蹠90-100毫米。(注:♂雄性;♀雌性)
习性 胡兀鹫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很少与其他猛禽混群。常在山顶或山坡上空缓慢地飞行和翱翔,头向下低垂,并时常左右转动,眼睛紧盯地面,寻觅动物尸体。由于它嗜食腐肉和骨头,所以脚有所退化,但高而侧扁的喙变得格外强大,先端钩曲成90度,象钢钳一样。依靠强大的喙从动物尸体上去撕下腐肉吞食,剥离大块的骨头,在岩石上摔碎后来填饱肚子,这种习性非常独特。 在非繁殖季节,胡兀鹫偶尔与高山兀鹫、兀鹫混群活动,但要比兀鹫机警得多。它们发现尸体后,并不立即上前,而是先是翱翔观察,然后落在50米以外的地方进行窥测,确认没有危险后,才一哄而上抢食,在几十分钟内即可将一具庞大的动物尸体吃得只剩骨头。 胡兀鹫的视力很强,在视网膜的斑带区中央凹内的视觉细胞有150-200万个,远多于人类在相似区域的20万个。因此,在相同的距离内,胡兀鹫比人类看到的物体要清晰得多。在觅食过程中,胡兀鹫还会特别注意观察乌鸦、鸢、豺、鬣狗等食尸动物的行为。当这些动物发现动物尸体时,胡兀鹫也会去分一杯羹。 在自然界中,找到动物尸体绝非易事,需要花费很长时间,飞行很长距离。胡兀鹫采用了一种很节省能量的飞行方式——翱翔。它们展开翅膀在高原、荒漠、戈壁等的上空自在地翱翔。胡兀鹫能够敏锐地感知空气中的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开始从地面升起时呈圆柱形,渐渐发展为蘑菇状,此时靠近它的胡兀鹫便进入到上升气流中,随之持续升高,翱翔到更高、更远的地方,而且不需要耗费很多能量。胡兀鹫是飞行的能手,为了寻找食物,一天可以翱翔9-10个小时,飞行高度达7000米以上。需要时,它们也可以借助尾羽的活动和初级飞羽的微微转动,在离地面3-5米的高度,作快速的贴地面飞行。 食性 主要以大型动物尸体为食,特别喜欢新鲜尸体和骨头。有时也猎取水禽、受伤的雉鸡、鹑类和野兔等小型动物。常在裸露的山顶或山坡上空缓慢地飞行搜寻食物。一般它不和其他猛禽争抢食物,而是等在一边,等其他猛禽吃完后,才去捡吃剩下的残肉、内脏和骨头,最后打扫战场。 胡兀鹫的食物相当特别,主要以骨头为主。胡兀鹫的食管非常有弹性,因此它可以吞下大块的骨头(大至牛脊椎骨)。如果骨头太大,胡兀鹫会叼着它飞至50至80米高然后,对准岩石让骨头落下,摔成可以吞咽的大小。骨髓是它们90%的食物来源。在食物短缺的时节,它们也吃其他小型哺乳动物,甚至昆虫,蜥蜴等。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