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腹隼雕

棕腹隼雕

英文名:Rufous-bellied Eagle<br />学名:Lophotriorchis kienerii
别    名: 黄腹雕、棕嘴雕
  • 纲:鸟纲
  • 目:鹰形目
  • 科:鹰科
  • 属:

棕腹隼雕简介导读

棕腹隼雕
英文名:Rufous-bellied Eagle
学名:Lophotriorchis kienerii

纲目科属:
鹰形目 / Accipitriformes
鹰科 / Kites,Hawks,Eagles / Accipitridae

棕腹隼雕 / Rufous-bellied Eagle / Lophotriorchis kienerii

棕腹隼雕(英文名:Rufous-bellied Eagle,学名:Lophotriorchis kienerii),是鹰形目鹰科棕腹隼雕属的鸟类。棕腹隼雕为中型猛禽,体长为50-54厘米,体重732克左右。因为它的头顶具有一个黑色的羽冠,前额、头顶、后颈、以及头侧也是黑色,并且略微具有金属光泽,所以比较容易与其他雕类相区别。上体为黑色,喉部和上胸白色,具少许细的黑色纵纹,其余下体为棕栗色,下胸部具有黑色纵纹,尾羽为暗灰褐色,具暗色横斑,飞翔时在初级飞羽基部可见到一个大的圆形淡色斑。虹膜暗褐色,嘴铅灰色,尖端黑色,蜡膜黄色,脚和趾为暗黄色。

地理分布:远东:南部和东南部,以及印尼苏拉威西岛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菲律宾、斯里兰卡、泰国、越南。旅鸟:新加坡。 共分化为2个亚种,中国仅见于海南和云南盈江,属于指名亚种(也有人认为是印尼亚种,或者海南为印尼亚种,云南为指名亚种),其中海南的分布是依据早期文献的记载,在云南为留鸟, 极为罕见。
棕腹隼雕为中型猛禽,因为它的头顶具有一个黑色的羽冠,前额、头顶、后颈、以及头侧也是黑色,并且略微具有金属光泽,所以比较容易与其他雕类相区别。上体为黑色,喉部和上胸白色,具少许细的黑色纵纹,其余下体为棕栗色,下胸部具有黑色纵纹,尾羽为暗灰褐色,具暗色横斑,飞翔时在初级飞羽基部可见到一个大的圆形淡色斑。 幼鸟上体褐色具淡色羽缘和黑色中央纹;宽阔的白色眉纹向前延伸,与前额的白色相连结;脸颊和颈侧混杂有黄褐色的白色,并具细的黑色中央纹;尾黑褐色具宽的黑色横斑和窄的淡色尖端;下体白色微缀有黄褐色和少许黑色纵纹。 虹膜暗褐色,嘴铅灰色,尖端黑色,蜡膜黄色,脚和趾为暗黄色。 大小量度:体长500-540毫米;嘴峰33-35毫米;翅♂380毫米,♀405-433毫米;尾228-242毫米;跗蹠79-82毫米。(注:♂雄性;♀雌性)
大多单独活动,不善鸣叫,经常长时间地站在树上或地面上的草丛之间,有时也在空中飞翔。飞翔时两翅煽动频繁,速度极快而且灵活。主要以鸡类、翠鸟、鸠鸽类、鼠类等动物为食。觅食方式主要通过埋伏在树丛或草丛中,等待动物到来时才突然袭击,有时也在地上奔跑追捕猎物。在林中空旷地方,有时也站在孤立的树上或在上空飞翔,观察和寻找猎物,发现后则突然俯冲而下捕捉。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