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尾鹞

白尾鹞

英文名:Hen Harrier<br />学名:Circus cyaneus
别    名: 灰鹰、白抓、扑地鹞、灰泽鹞、灰鹞、鸡鸟
  • 纲:鸟纲
  • 目:鹰形目
  • 科:鹰科
  • 属:

白尾鹞简介导读

白尾鹞
英文名:Hen Harrier
学名:Circus cyaneus

纲目科属:
鹰形目 / Accipitriformes
鹰科 / Kites,Hawks,Eagles / Accipitridae

白尾鹞 / Hen Harrier / Circus cyaneus

白尾鹞(英文名:Hen Harrier,学名:Circus cyaneus),是鹰形目鹰科鹞属的鸟类。雄鸟灰色,雌鸟褐色。白尾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猛禽,在国外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北部,美洲北部和中部,共分化为2个亚种,我国仅产指名亚种,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喜开阔原野、草地及农耕地。飞行比草原鹞或乌灰鹞更显缓慢而沉重。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繁殖区: 欧亚:欧洲,亚洲中部和北部非繁殖区: 远东,非洲:亚洲南部,非洲北部

雄鸟前额污灰白色,头顶灰褐色,具暗色羽干纹,后头暗褐色,具棕黄色羽缘,耳羽后下方往下至,有一圈蓬松而稍卷曲的羽毛形成的皱领,后颈蓝灰色,常缀以褐色或黄褐色羽缘。背、肩、腰蓝灰色,有时微沾褐色。尾上覆羽纯白色;中央尾羽银灰色,横斑不明显,次两对蓝灰色,具暗灰色横斑,外侧尾羽白色,杂以暗灰褐色横斑。翅上覆羽银灰色,外侧1-6枚初级飞羽黑褐色,内翈基部白色,外翈羽缘和先端灰色,其余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均为银灰色,内翈羽缘白色。下体颏、喉和上胸蓝灰色,其余下体纯白色。 雌鸟上体暗褐色,头至后颈、颈侧和翅覆羽具棕黄色羽缘、耳后向下至颏部有一圈卷曲的淡色羽毛形成的皱翎,尾上覆羽白色,中央尾羽灰褐色,外侧尾羽棕黄色,具黑褐色横斑。下体皮棕白色或皮黄白色,具粗著的红褐色纵纹,或为棕黄色,缀以暗棕褐色纵纹。 幼鸟似雌鸟,但下体较淡,纵纹更为显著。 蜡膜黄色,嘴黑色,基部蓝灰色、蜡膜黄绿色,脚和趾黄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310-600g,♀320-530g;体长♂450-490mm,♀447-530 mm;嘴峰♂15-16.5mm,♀17-19mm;翅♂246-355mm,♀356-405mm;尾♂226-245mm,♀225-278mm;跗跖♂64-75mm,♀69-76mm。(注:♂雄性;♀雌性)
迁徙 白尾鹞 中国东北和新疆西部为夏候鸟、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西藏南部、云南、贵州为冬候鸟,其他地方,包括香港和台湾为旅鸟或偶见冬候鸟。春季迁到东北繁殖地的时间在3月末至4月初,离开繁殖地的时间在10-11月。 习性 白尾鹞 常沿地面低空飞行,频频鼓动两翼,飞行极为敏捷迅速,特别是在追击猎物的时候。有时又在草地上空滑翔,两翅上举成'V'字形,缓慢地移动,并不时地抖动两翅,滑翔时两翅微向后弯曲。有时又栖于地上不动,注视草丛中猎物的活动。 食性 主要以小型鸟类、鼠类、蛙、蜥蜴和大型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白天活动和觅食,尤以早晨和黄昏最为活跃。捕食主要在地上。常沿地面低空飞行搜寻猎物,发现后急速降到地面捕食。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