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鹃隼

凤头鹃隼

英文名:Pacific Baza<br />学名:Aviceda subcristata
别    名: 太平洋鹃隼
  • 纲:鸟纲
  • 目:鹰形目
  • 科:鹰科
  • 属:

凤头鹃隼简介导读

凤头鹃隼
英文名:Pacific Baza
学名:Aviceda subcristata

纲目科属:
鹰形目 / Accipitriformes
鹰科 / Kites,Hawks,Eagles / Accipitridae

凤头鹃隼 / Pacific Baza / Aviceda subcristata

凤头鹃隼(英文名:Pacific Baza,学名:Aviceda subcristata),是鹰形目鹰科鹃隼属的鸟类。是一种中型猛禽,有13个亚种,分别分布于澳洲大陆和附近的岛屿上。栖居于丘陵、山地或平原森林,有时也出现在疏林草坡、村庄和林缘田间,多在晨昏活动。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蜥蜴、蝙蝠、鼠类和蛙等小型脊椎动物。栖息于高大树木的顶枝,以细树枝筑巢。常单独活动,有时也集3-5只的小群。繁殖期间每次产卵2-3枚。属留鸟。

地理分布:澳洲:广泛分布

原产地:东帝汶。 繁殖地: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
凤头鹃隼为中型猛禽。体长46厘米,翼展80-105厘米,体重260-448克。成鸟头部,颈部和胸部是美丽的灰蓝色;头部有枕冠,由几根呈黑色或暗灰色的簇羽组成;背部和翅膀呈各种不同的深蓝色和灰色;肩膀上有褐色的羽毛,翼下也可见。在胸部以下是大片的深褐色和白色宽横纹;尾部下方显示橘杏色;尾巴上部覆面是浅灰色;尾巴末端有黑色宽滚边翅膀呈圆形。 虹膜鲜黄色。脚爪和鸟喙铁灰色。 为昼行性猛禽。嘴、脚强健并具利钩,适应于抓捕及撕食猎物。喙基具蜡膜;翅强而有力,善疾飞及翱翔。索腭型头骨。脚和趾强健有力,通常3趾向前,1趾向后,呈不等趾型。头骨宽阔,上眼眶骨扩大,眼球较大,视野宽阔,视觉敏锐;听觉发达。
一般集小群活动,在繁殖期可以达到30只以上的群落。通常在灌木丛中和灌木外缘捕捉猎物,犀利的目光可以穿透的树叶的缝隙,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高超的技巧。常在森林上空翱翔和盘旋,间或作一些鼓翼飞翔,活动极为悠闲,有时也在林内和地上活动和捕食。性警觉而胆小,但有时也显得迟钝而懒散,头上的羽冠经常忽而高高地耸立,忽而又低低地落下,好象对周围所发生的事情都非常地敏感。活动主要在白天,特别是清晨和黄昏较为活跃。 以小蜥蜴,青蛙和昆虫为主要食物。有时也猎取小型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偶尔也摄取水果。昆虫如螳螂,竹节虫,蛴螬和大蝗虫是它们的菜单上最重要的部分。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