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兀鹫

白背兀鹫

英文名:White-rumped Vulture<br />学名:Gyps bengalensis
别    名: 拟兀鹫、白腰秃鹰
  • 纲:鸟纲
  • 目:鹰形目
  • 科:鹰科
  • 属:

白背兀鹫简介导读

白背兀鹫
英文名:White-rumped Vulture
学名:Gyps bengalensis

纲目科属:
鹰形目 / Accipitriformes
鹰科 / Kites,Hawks,Eagles / Accipitridae

白背兀鹫 / White-rumped Vulture / Gyps bengalensis

白背兀鹫(英文名:White-rumped Vulture,学名:Gyps bengalensis),是鹰形目鹰科兀鹫属的鸟类。也称拟兀鹫。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孟加拉国。中国国家重点一级保护动物。是世界濒危物种其中一种,为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之一。中型兀鹫的一种,为亚洲仅有,其爪不锋利,不能活捉猎物,头部和颈部全部裸露,这是它突出的特征。以动物尸体为食,通常生活在离人类居住区较近的地方。

地理分布:远东:伊朗至东南亚

分布于阿富汗、不丹、柬埔寨、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越南。 区域性灭绝:孟加拉国、中国(仅云南省有少量分布)、马来西亚。 旅鸟:文莱达鲁萨兰国、俄罗斯联邦。
白背兀鹫体长约83-120厘米。头被黄白色状羽和绒羽;头、颈灰色,有裸露区,颈基具白色绒羽组成的翎领。上体沙白色或茶褐色,具矛状条纹及淡色羽缘,下背白色,翅下具白色带。头和上颈裸露,具稀疏的黄色纤毛状羽;后颈有一簇污白色绒羽;肩、两翼和尾暗黑色;下背及腰白色;胸、腹及尾下覆羽暗褐色并具淡色羽干纹。嘴灰绿色或铅灰色。脚暗绿灰色。 幼鸟头和颈较成鸟被有更多的发状羽和绒羽,颈翎簇羽多为长的披针性羽毛,绒羽较少,颜色亦更为暗褐色,具较宽的白色轴纹;下背和腰暗褐色,其余似成鸟,但较成鸟更淡和更褐。 大小量度:体长830-890毫米;嘴峰71-81毫米;翅535-578毫米;尾217-232毫米;跗蹠108-124毫米。(注:♂雄性;♀雌性)
白背兀鹫是群居动物,在地上或岩坡上进食,时常成小群。白天活动,晚上在树上休息。飞行速度一般是每小时50至55公里,最快速度能达到每小时90公里。飞行的高度能达2700多米。 叫声似沙哑的抱怨声,见到尸体时发出尖厉叫声。常单独在开阔的低地上空飞翔搜寻食物,偶尔也上到1500米的荒山裸岩地区寻找动物尸体,发现尸体后,本来分散寻找食物的个体很快就聚集了起来,一边尖叫着,一边争抢,很快尸体便被啄食一空,当地上仅剩下一堆骨头的时候才又各自散开。通常不吃活的动物,除非在特殊情况下,一般也不主动攻击人和动物,在食物贫乏和饥饿的时候,也吃蛙、蜥蜴、鸟、小型哺乳动物和大的昆虫。要以动物尸体为食。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