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美洲鸢

白领美洲鸢

英文名:White-collared Kite<br />学名:Leptodon forbesi
别    名: 白颈鸢
  • 纲:鸟纲
  • 目:鹰形目
  • 科:鹰科
  • 属:

白领美洲鸢简介导读

白领美洲鸢
英文名:White-collared Kite
学名:Leptodon forbesi

纲目科属:
鹰形目 / Accipitriformes
鹰科 / Kites,Hawks,Eagles / Accipitridae

白领美洲鸢 / White-collared Kite / Leptodon forbesi

白领美洲鸢(英文名:White-collared Kite,学名:Leptodon forbesi),是鹰形目鹰科美洲鸢属的鸟类。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长约0.5米,体羽蓝灰色,下体胸腹部的羽毛白色,翅膀上的羽毛看上去像鳞片一样。经常栖息于稀疏的松林中,常到林地边缘的高空中活动。该鸟飙升时翅膀形成一个“V”形,这种鸢通常静静地栖息在树丛中和檐篷下,很难见到,但在觅食是可以看到。主要吃小型蛇类、蜥蜴、蛙、小型哺乳动物、鼠类、鸟、鸟卵等动物性食物。

地理分布:南美:巴西东北部

分布于巴西东北部,直到2012年,才从伯南布哥知道,重新发现在阿拉戈斯(约10°30'S,36°W)。
白领美洲鸢是巴西东北部的特有物种,体长50厘米,体重550-580克。体型较小,头后及枕部羽毛狭长,形成短羽冠,常明显露出。顶盖灰白色,颈部两侧,肩胛骨顶点,翕和飞羽发白,尾巴上有醒目的白色宽带,有些个体尾巴上具两道黑边。头部的上半部分有白色和灰色两种形态,颈部有一道白色的领圈。雌雄都有这样的项链。差异在肩羽上,雌鸟有一条,幼鸟有两条,而雄鸟是三条深色肩羽,在翼前缘。白领美洲鸢的黑色肩羽与腹侧羽翼的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度。在天空中,初级飞羽和颈部及下体的白色羽毛与灰色的双翼其颜色差别很清晰。 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基部具蜡膜或须状羽;翅强健,翅宽圆而钝,扇翅及翱翔飞行,扇翅节奏较隼科慢;跗跖部相对较长,约等于胫部长度。雌鸟显著大于雄鸟。
常单独活动,有时也见停息在高大乔木的树梢上或林内树下部的枝叉上。出现在低地比较少,主要集中在成熟的中海拔森林植被和沿森林边缘,也在高海拔沼泽森林,干燥森林栖息,经常在水源附近狩猎。 主要吃小型蛇类、蜥蜴、蛙、小型哺乳动物、鼠类、鸟、鸟卵和幼鸟等动物性食物。尤其是黄蜂和蚂蚁,通常在飞行中捕食,能追捕雀类等小鸟。在空中飞行移动速度很慢,这些鸢通常悄悄地栖息在檐篷和树叶丛中,很少外露自己的肢体,一般很难察觉。但在清晨或傍晚会发现它们单独或成对飞行觅食。 猛禽不能像食肉兽类那样,将抓到的猎物的肉和内脏等吃掉,而将不能吃的毛、骨等弃之一旁。它们的爪和喙虽然锋利,却不便于拔毛撕羽、剔骨取肉,只能连骨带肉,草草吞咽,或者干脆囫囵吞食,将毛、骨、肉等一鼓脑儿吞进胃里,但猛禽的胃却并没有消化这些羽、毛、骨的能力。由于它们肠道狭窄,也不能把这些尚未消化的东西排泄出去,而只能把这些渣滓集成块状,形成小团经过食道和口腔再吐出去。猛禽的食丸一般呈椭圆、棍棒、半球等形状,颜色有褐黑、灰黑、灰黄色等,食丸的大小与不同种类的猛禽的体形大小基本一致。食丸一般外表光滑,里面粗糙,外紧内松。一般猛禽在进食后8-24小时吐出食丸,大型的猛禽如金雕等,食饱后最长可在5天以后才吐出食丸。
暂无